挨打训练与限度对抗训练。当你了解到一般人攻击无非三拳两脚几个巴掌,并能通过学习的防守技术成功防住2分钟时。你会心里更平静,更沉着应对。——这种训练方式初级班不开展。限度对抗训练是有规则,带护具的对打,主要练习反应、感觉以及心理沉着,不准攻击对方要害部位。凶残程度训练。这个理念只在军队作战部门开展,一般战时前培训。简单讲,良好的凶残程度训练,无论你是什么性格,哪怕你是小女生,凶残程度训练甚至能用3个月时间,让你敢于平静的完成杀戮。——这里面也有很多暴力心理学的知识。——这里只表明了凶残程度训练可以改变人的应激模式,有把任何人训练成极限士兵的能力,但不代表要把妇女儿童训练成士兵。
总之,遇到危险,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要灵活使用反击应激和逃跑应激。而没有训练过的人,只有本能的逃跑、反击、以及呆立不动,腿被吓软。
惊吓时的加成攻击效果。有学员(尤其女生),说下不去手,不忍心这么狠打对方。一旦反击神经-肌肉条件反射建立,平时训练时可以控制发力,遇到危险人体的肌肉收缩会应激性提高。比如,有人讲有狗追我,我可以跑得更快。是的,这就是惊吓时加成肌肉收缩能力的表现。没有学过上一条反击对方掐脖子格斗技术的人当遇到歹徒掐脖子时也会发出比平时更大的力量试图掰对方的手(一般会伴随用指甲抠抓)。而学过的人,搓推的更狠(造成鼻软骨撕裂伤),踢裆更狠(这个不解释)。在双盲陌生人袭击训练时。我找别的训练班学员假扮歹徒,突然掐脖子时,反而是这种胆子最小的女生下手最重,带了护裆也被踢倒在地。后来这种训练,我必须控制,发生危险是不好的。
因为胆小的人通常对自己的战斗力自我评价很低,所以遇到危险会发出全力,一旦他(她)习得了高攻击性的技术,危险和惊吓反而会使胆小者发出更大的破坏力。
所以,不必担心,正所谓艺高人胆大,有了技术,不是敢用不敢用,而是你的神经肌肉条件反射只会用这几种反击模式了,别的不会。
针对体弱者或胆小者,利用暴力心理学的知识,我把训练进一步扩展。遇到严重危险,能逃即逃,不能逃(比如被憋入死角,比如自己的孩子自己的老婆受到威胁),使用无征兆偷袭攻击+高伤害技术后,马上接保护技和逃脱技。高伤害攻击即使攻击不准,也至少要造成对方20秒以上硬直疼痛,无法追赶,然后趁机逃脱。
单说一下第三种应激“呆立不动,腿被吓软”。这种情况至存在于家养牲畜的中,野外和半野外的动物(无论猫狗,还是驴马),都会在自然遇险中倾向于前两种应激。人类也同样,一般没有接触过社会险恶,没有经受过应激危险刺激,或者尚武精神训练,也会倾向于“呆立不动,腿被吓软“,看昆明砍杀事件;再看扬州三日,嘉定三屠;据说抗日战争期间,京西某乡(先不点名了),一个日本兵能占领一个乡。总有人问,遇到危险你倒是跑呀,如果没有应激的训练,突然的惊吓会刺激人的植物性神经,人体会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手心冒汗、两腿发软、大脑空白;严重者当即植物性神经紊乱,大小便失禁(被吓尿)。我接触过被吓到大便失禁的人;也目睹过打杀肉狗,旁边的家犬被当即吓尿。
遇险生物应激反应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与处事方式。比如民间有云:“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出投八路。“这也是逃跑应激的一种变种,有些人遇到日本扫荡,就先选择了这条路,而不是等待被奴役。关于遇险应激反映对人心理、性格、处事方式的影响内容太多,有机会和大家分享。
总之,无论是逃跑,还是反击,这两种应激都是后天习得的。天天圈养,只读书,会丧失前两种遇险应激能力。
如何训练自己在遇到惊吓时会进行反击,而不是逃避?即:采用反击应激,而不是逃跑应激。在动物界中食肉动物选择反击的机率更大;食草动物选择逃跑的应激更多。人类根据天生的性格也会出现逃跑和反击两种不同倾向的人。但是,人类的智慧在于可以通过训练人为选择遇险应激模式。遇险反击应激的训练原理有三个。
反击神经-肌肉条件反射。在防身术的训练中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比如对方掐你脖子,生理性的动作是抓对方的手把手拉下来,如果对方比自己臂长有力,这种反应无效。于是就拉腕搓推+踢击腹股沟+侧闪半圆式攻击+背后踢击腹股沟。这是一种基础性打击技反击方法。
通过训练,把这种反击练成唯一的神经肌肉条件反射。练一段时间,我发现”伸手拉对方卡住自己脖子的手“这种原始原始的反应消失了,后来那种原始的低低攻击性的动作,训练者都不会了。拉臂搓推和踢裆成为了固定下来的条件反射。
结论:反击神经-肌肉条件反射原则会去除低效的应激动作,保留后天学习的高伤害反击动作。采用反击应激,而不是逃跑应激。在动物界中食肉动物选择反击的机率更大;食草动物选择逃跑的应激更多。人类根据天生的性格也会出现逃跑和反击两种不同倾向的人。但是,人类的智慧在于可以通过训练人为选择遇险应激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