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肉当中产生腥味的物质是三甲胺、氨基戊醛、四氢化吡咯等化合物。黄酒能起到去腥增香等作用是因为料酒含有一定量的乙醇(15%左右)。乙醇挥发性强,有很高的渗透性,能迅速渗透到原料内部,肉类中的腥味物质被乙醇溶解并一起挥发(注:仅为查到的内容,该句存疑),对其他调味品的渗透也有引导作用,起到去腥臭、除异味的作用。另外黄酒含有丰富具有芳香气味的酯类和氨基酸物质,氨基酸还可与调味品中的糖结合成有诱人香味的芳香醛。白酒的酒精浓度在57%左右。较高的乙醇含量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肉类中的蛋白质和脂类,影响菜肴原有的味道。生姜含有姜醇、姜烯、姜酚、挥发油、有机酸等等的物质,都能使肉类中的醛、酮、含硫化合物等的臭味分子发生氧化、缩醛以及酯化反应,使得异味减弱,生成的缩醛、酯类则是有香味的分子,能为肉类增加风味。葱去腥原理和生姜类似:葱含挥发油及葱蒜辣素,生姜含有姜醇。姜烯、姜酚,花椒、胡椒含川椒素,八角中含茴香醇、茴香醚,桂皮中含挥发油、有机酸等等,上述物质均能使醛、酮等腥昧成分发生氧化反应、缩醛反应或酯化反应,使异味减弱且能增香,特别在膻腥味较浓的动物性原料中使用,其去腥增香效果更明显。虽然没有问但是还可以说一下料酒。料酒是在黄酒的基础上改进的调味酒,具有10%~15%度的酒精浓度,是以30%~50%的黄酒做原料,另外再加入一些如花椒、大料、桂皮的香料和调味料做成的,相比黄酒更加适合用于烹调。
所谓料酒,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用于烹饪调味的酒。料酒的作用主要是去除动物性原料的腥膻味,增加菜肴的香味。另外,料酒还可使咸、甜等味道充分渗入菜肴中。由于料酒中的氨基酸在烹调时能与食盐结合,生成氨基酸钠盐,能使菜肴的滋味变得更鲜美,而且料酒还能与调料中的糖形成一种诱人的香味,令菜的香味更加浓郁。
黄酒是用糯米经浸泡、蒸煮、发酵而酿成的,属于料酒中的一种。黄酒的酒精浓度为15度左右,酒味醇和,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烹调时加点黄酒,的确能去除动物性原料的腥膻味,但菜肴的味道却没有用料酒烹制的菜肴芳香诱人。而料酒和黄酒的最大区别就是:黄酒可以当料酒用,但料酒却不能当黄酒喝。
黄酒含酒精浓度低,酯和氨基酸含量丰富,故香味浓郁,味道醇厚,在烹调菜肴时常用以去腥、调味、增香。特别是烹调水产类原料时,更少不了黄酒。这是因为肉、鱼等原料里含三甲胺、氨基戊醛、四氢化吡咯等物质,这些物质能被酒精溶解并与酒精一起挥发,因而可除去腥味;还因为黄酒除本身所含的酯具有芳香气味外,其中氨基酸还可与调味品中的糖结合成有诱人香味的芳香醛。有些朋友喜欢用啤酒代替料酒,觉得味道更好些。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在做菜时加入啤酒,酒精在去除腥膻味之前就已经挥发掉了,根本无法起到去腥除腻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