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主的两个计算公式应该都是经验公式,一般这种计算公式都是有限制条件的,比如在某个频率范围内准确率高,超出这个频率误差就很高了;或者介质厚度在某个范围内精度较高,超出后误差增大。题主在应用公式时应该首先确认下公式的适用范围。
2、微带线计算公式也很多,工具也很多,也存在上面提到的适用范围问题。
3、TXline没有用过,我以前都适用ADS里面自带的LineCalc工具计算,可以计算多种传输线结构,操作简单。 4、这些理论计算公式我接触不多,因为在实际应用中,公式的计算结果基本上没有多少价值,仅仅提供一个大概参考范围。 下面说一下我以前是怎么做的(仅供参考): 首先,公式太坑爹了!!!按照公式的计算结果在CST里面建模仿真,微带贴片天线的谐振频率不知道偏哪去了!只好在CST里慢慢调整天线尺寸的参数,把谐振频率慢慢调过来。后来有段时间我仿真像微带天线这种结构比较简单的天线时,就不管公式计算了,直接画个差不多尺寸的然后慢慢调。 微带线阻抗的计算公式还是挺靠谱的,尤其是ADS里面带的。计算结果、仿真结果以及实验结果基本吻合。以前我自己还写过一个Android上面的微带线计算app,名字叫RF Line Calculator,在Google Play Store上可以搜到。
总结一下,公式很不靠谱,仿真比较靠谱,实验最靠谱。
网页上用的是w很小的时候的Gs公式,你用的是w大于的公式。用你的这个会好一点。 问题是你的patch不是太好,宽度在11mm会好一些,Gain optimzed的。我博士入学第一件作业就是2.4G的patch。 然后我看了Balanis的书,得出的结论也是公式怎么算都对不上。 什么inset feed matching, quarterwave matching; patch 还有CP 于是点开了CST,画了个28mm正方形,直接在边长中点加了个端口。得到236ohm。 然后就可以匹配了。 恩,大概流程就是这样。 调调仿真的边长,大小。反正造出板子来,控制的再好,频率也有差距的。 talk is simple, show me the antenna。
首先这些公式都是近似公式或者是经验公式,同时在应用中会根据频率有不同的精度。其次,回到你说的问题,第一,就算Zin是不可取的,一般设计天线,要求天线尺寸,如你给的,这个尺寸的得到就是为了实现在10GHz时是50欧姆,所以一般是确定尺寸,而不需要计算输入阻抗;第二,四分之一阻抗变换器设计可以参考<简明微波>这本书,上面有详细的推导;第三,TXLine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微波小软件,专门计算各类线(微带线,带状线,共面带线等)的长宽,具体的使用也比较简单。因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没有在电脑旁,也不能贴图一一说明,望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