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选择了干这个专业帅气是因为1. 心脏手术难度大,准入门槛高:在大部分国家,只有在普通外科干满4-6年以后才有资格接受心脏外科医生的培训,成长周期很长,获得一个心脏外科医生的职位很艰难,当然薪水也就很可观了,所以很受人尊重。2.风险大:做一般的手术虽然也有风险,但不像心脏外科,每天都要面对生和死的问题。象什么主动脉夹层啊,冠心病啊,重度心律失常啊等等,病人的生死有时候就在瞬间决定,所以心脏外科医生心理素质都很强大。3.成就感很强,与一般肿瘤性疾病的治疗相比,心脏外科手术效果很好,术前症状很重的病人,手术后的改变是立竿见影,所以病人很信任医生。4.指挥的艺术:心脏手术需要很多人的配合,麻醉师,护士,助手,护士,自体血回输,术中B超等等,经常十几个人一起合作,而主刀医生就要有明确的思路,然后让大家各司其职,遇有突发情况时更是考验主刀医生的应变能力。5.知识更新快:心脏外科是个新兴学科,发展很快,不停的有最新的技术应用到这个领域,所以感觉很酷。说完帅的说不帅的,这个就是光鲜外表下不为人知的辛酸了。
1.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国内医生收入和国外完全没法比,这个稍微知道点内情的同行都要唏嘘不已了。2.很辛苦:劳动强度很大,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是指每天,包括今天,什么各种节假日基本上都可以忘掉了,手机二十四小时开机,随时准备向医院冲刺。家庭,婚姻状态那是可想而知了。早年刚进临床时,上级医生就交代,做好外科医生要做到“三从四德”,如今是深有体会。
对上级医生要“服从,听从,盲从”,平时要“吃得,喝得,忍得,憋得”。吃得:经常做手术连续十多个小时,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什么时候,所以有的吃就要拼命吃,再说心脏外科医生就是一体力活,没有强壮的体魄可不行。喝得,这个不用解释了啊,我是不赞成喝得啊,喝了酒还怎么开刀,不过外科医生应酬多那是确实,老外也一样,有一次开欧洲胸外科年会,居然看到一个研究报告题目是“饮酒对外科手术的影响”,当时就被雷住了,这还要你研究啊。
忍得,连续工作,再累也得坚持,有时候值班24小时,接着开刀十几个小时中间不停歇那是家常便饭。憋得,这是最难做到的,手术中可不能随便上厕所啊,有时候手术很多个小时不能pee pee可是很难受啊,所以现在看到大手术,术前都不敢喝水。3.中国国情导致很多病人不可理喻:心脏手术很贵,病人都自己掏腰包,心脏手术是有一定死亡率的,很多病人接受不了这个结果,再加上医闹一掺和,各种闹事斗殴威胁太常见了,看了“心术”,觉得里面的术前谈话太小儿科,里面的医闹太斯文,羡慕啊。所以心脏外科医生,在中国,只能是个“看起来很帅”的职业。
我记得在实习的时候老师就给我讲过二尖瓣置换术。但是像我这种渣渣没办法上这种大手术。大致就是开心,全身低温血液体外循环,然后在心脏停跳的时候手术。同时控制凝血指标,而且必须有时间限制。手术完了再恢复血液灌注,鱼精蛋白拮抗血管中之前的肝素等凝血物,心脏重新搏动。期间全程监测血流动力,谨慎观察有没有恶性心律失常。( @牙牙不乐我说的有没有不对的地方?) 手术完了送ICU又是一段紧张监测的日子。( ̄ー ̄)反正就是医生给你心脏停跳,降温身体,你这里可以理解为"假死了一次",全身血液在外边循环回来,手术完了,又让你重新"复活了一次"。
护士给你全程血流动力学检测。死而复生。酷到不行有没有。别的什么腹部手术,或者妇科手术,失败了重新缝合关上就好了。心脏手术可是玩儿命啊……一旦开始就没有回头路了。我记得实习医生格雷第一部前几集来着好像就有一个这个手术,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身为一个麻醉实习的,我只有幸参加过一次心脏手术,老奶奶做瓣膜置换。从麻醉的角度来说,我们一大早就到手术室准备,配了好多好多的抢救药,成盒成盒的注射器,准备体外循环的机器,准备自体血回收的机器,连各种管子备各种液体和申请血清血浆血细胞。术中开始体外循环的那一刻我是超级激动的!看到好多新鲜的血液涌出来,老师们在不停的注射肝素鱼精蛋白之类的各种药,监测生命体征、血流动力、术中出血、尿量、ACT各种...呼吸和循环都暂停的时候你会感觉真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性命都在你手上!!体外循环结束后再把血液灌注,自体血回输,看着重新出现的窦性心律简直觉得帅爆了!也是主刀、麻醉和护士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的结果。个人感觉医龙有点过于神化了。。而且其实跟神外的手术也很帅的,毕竟可以看到脑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