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又叫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起病隐袭,病程呈慢性进行性,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影响社交、职业与生活功能。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特征性病理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细胞外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丢失伴胶质细胞增生等。
疾病简介本病最早由德国医生Alois Alzheimer描述,Alois Alztheimer在1907年报道一名56岁女性病例,表现为快速进展性的记忆丧失、存在被害妄想,住院后出现定向障碍、言语困难(说、写和命名)、也无法学习。尽管存在严重的认知缺损,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基本正常,尸体解剖发现脑萎缩、神经纤维缠结改变以及神经元老年斑的病理改变。以后人们将这类疾病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2 流行病学 随着人均寿命的增加,AD已成为常见的痴呆类型,约占全部痴呆患者中的50%。65岁以上老年人中,AD的年发病率约为1%,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增高,年龄每增加5岁,AD的患病率约增加1倍。本病常散发,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患者的病程常较男性患者长。随着人口的老龄化,A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给病人造成深重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各国政府和医学界的普遍关注。
病因、病理与发病机制 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并不十分清楚。通常认为与基因突变、AB的沉积、胆碱能缺陷、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线粒体缺陷、神经细胞凋亡、氧化应激、自由基损伤及感染、中毒、脑外伤和低血糖等有关。AD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女性高于男性)、受教育程度、脑外伤,AD也与遗传、甲状腺功能减退、接触重金属、有毒化学物质和有机溶剂等有关,其他如脑血管病,糖尿病以及老年期首发的抑郁症也是AD的危险因素。AD的病理改变都可见于“正常”老年人,只是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不同。主要表现为:①大脑皮质、海马、杏仁核和丘脑中大量的老年斑;②大脑皮质和海马存在大量的神经纤维缠结(NTF),存在NTF的神经元多呈退行性变化;③AD患者存在脑膜和皮质小血管淀粉样斑块沉积,沉积严重可以影响血供;④在海马部位常可见颗粒样空泡变性及大量的平野(Hirano)体;伴随上述病理变化导致了大量神经细胞脱失;⑤AD患者神经元的退行性变和脱失使大脑重量减轻和体积缩小,额叶、顶叶和颞叶皮质萎缩,杏仁核、海马和海马旁回受累可能更加明显,白质和深部灰质的体积缩小。
1.症状表现:AD通常隐袭起病,慢性持续进展性病程。AD患者具有认知功能减退、精神行为症状和社会生活功能减退等,符合痴呆的一般规律。1)轻度AD: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学习能力下降,语言能力受损。不能合理地理财、购物,基本生活尚能自理。早期可见抑郁、焦虑和淡漠等症状。2)中度AD:近事记忆障碍加剧,远期记忆也受损。语言功能明显损害,理解能力下降。生活需协助料理,可出现大、小便失禁。此期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较突出,以激越、幻觉、妄想和攻击行为为主。3)重度AD:各项功能均严重受损,活动能力减退,逐渐卧床,大小便失禁,饮食困难,生活完全依赖护理。患者多见营养不良,可出现褥疮、肺炎等并发症。此时精神行为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可参照患者的认知损害、生活功能水平和神经心理测验结果作出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临床上也常以轻、中度或中、重度来区分。2.体格检查轻、中度AD患者躯体一般状况比较好,常无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重度患者最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是肌张力增高、四肢屈曲性强直,可以出现原始性反射,如强握反射、吸吮反射等。可见虚弱、消瘦或其他并发症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