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合适。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立秋后仍会出现苦夏的现象,因天气然热而睡不着觉,所以如果晚上睡得比较晚,而早上起的较早。中午可适当地午睡避免睡眠不足而引起的体弱、头昏脑胀等现象。午睡能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还能够改善脑部供血,增强体力和机体的防护能力。
立秋后,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但运动量不宜过大,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是最为合适的。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如: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到舒展。另外,早睡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可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生。
宜养肺,肺属金,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黄,故肺主秋季。另外秋季主收,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
秋天的时候养生真的特别重要的,秋天从中医角度看,应该以滋阴润肺为主。比如多吃一些类似冰糖雪梨粥,莲子银耳粥这样的温和,有比较润肺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