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质条件丰富,不缺买毛衣的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之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尤其在物质条件这一块那更是不缺,所以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很多人养成了用钱去解决所有问题的生活习惯,就比如说在用的这一块,只要说用钱能买到,就从来不会自己动手做,再说了买一个毛衣也花不了多少钱,所以导致现在织毛衣的人越来越少。
二:会织毛衣的人越来越少。
要知道任何一项生活技能,在你长期不使用它的时候,它必然会发生退化的现象,换句话说也就是你会慢慢的失去这项技能的使用权,如果后续想要重拾起来,那必须要再进行一系列系统的学习才可以,所以对于织毛衣这项技能也是这样,很多之前会织毛衣的人,由于长时间冷落它,导致自己现在根本不知道怎么去织,甚至都不知道怎么下手。此外再加上很少会有年轻人专门花费时间去学习怎么织毛衣,所以这一进一出就使得织毛衣慢慢的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以至于在现实生活中很少看到有人去织它。
三:大家都挺忙的,根本没时间去织。
纵观当下各个年龄段的生活状态,无非以下几种,年纪大一点的老人他们每天忙碌的事情是照顾自己的孙子孙女,然后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老年人公众活动,以此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需要养家糊口的中年人和青年人,这类人每天做的事情就是解决公司布置的各种各样的工作和难题,别看项目比较单一,但是却最花时间,经常会出现白天干不完,晚上接着干的情况。最后就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学生党,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学习,再加上电子产品的诱惑,使得他们根本不可能会把精力放在其他的事物上。所以总的来看整个社会无论男女老少大家都挺忙的,织毛衣这个优良的传统必定会被大家慢慢的遗忘。
四:缺少织毛衣的情怀。
在我看来织毛衣就是一种情怀的体现,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夜晚,卧室里亮着一盏忽明忽暗的台灯,你盘坐在那里勾着头,双手舞动着这个世界上最为美妙的手指舞,每隔一段时间嘴角会时不时的微微的上扬,在奋战了几个小时之后,睡觉的铃声突然的响起,于是你停下手中的动作,仔细地盯着这美轮美奂的作品,并且这个时候脑中还在盘算着完工的时间,甚至还在幻想着对方收到这件礼物时的惊讶画面,再之后心满意足地进入爱的梦乡。可是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这种情怀不知道从何时起早已被我们抛到了九霄云外,所以就更别说还会有人去织毛衣了。
编织实际上也算是门艺术了,在日本和欧洲,很多大师一生都在从事着这项创作。在中国呢,不接触不知道一接触吓一跳!一旦你关注了这个圈子就会发现,妈妈奶奶辈的土土的编织款式虽然依旧存在,但是年轻妹子们更多的是在紧追国际范的时髦款式,ins是个晒图和追风的好地方。而且越是偏小众的东西反而粘性越高,我知道的爱编织的妹子大都疯狂滴爱着编织这门艺术,而且目前来讲很多人都会选择质量和颜值都非常高的进口纱线和编织工具,甚至现在还有一波人爱上了自己纺纱染纱…这一切 那都是相当费钱的…一台纺车几千块,一根环形针几十块,毛线下也不按斤卖了,一团或者一绞就要几十甚至一两百块…然而花着金钱和时间,用最好的材料为自己打造一件毛线单品的感觉是局外人感受不到的乐趣与成就感。
手编艺术从西方国家传入,到了我国就变成了阿姨妈妈的专属,小姑娘学的话多半也是楼下小店买个粗毛线织围巾送男友,进阶一点的去论坛搜个图解照葫芦画瓢,要到融会贯通的程度真是有点难。织了四年,我才走到第二步。好羡慕英国有大学专门开设针织设计的专业。中国还处在工业化阶段,人们忘记了手工作品独一无二的意义,所以织毛衣的话除了自娱自乐是没有什么出路的。可是我一入坑就出不来了。
小时候确实是很多妇女都会织各种各样的毛衣毛衣鞋子什么的,比较注重功能性。现在我很少见到身边有人还在手工织这些,毕竟买的什么样的都有,没必要花这些时间。我也以为手工编织变冷门了,直到这两年我关注了钩针方面的很多博主,自己也加入了这个“坑”,才发现这个技术并没有冷门,其实还有的是人在做这件事,并且发扬光大,可能更多的是作为一门兴趣,娱乐身心,花样也越来越多了。
可能是现在都比较忙,没那么多时间吧。不过我很喜欢,六岁第一次碰针,到现在三十多年,织了钩了无数衣物饰品桌布餐垫等,身边一群同好,个个是手工达人,而且大家不仅玩钩编,还玩梭织,玩布,玩皮,玩石,玩串珠,玩烘培,种花种菜。手工爱好是可以相伴一生一起成长的伙伴。
时代不同了,以前下了班没有任何娱乐,枯燥无味,打毛衣、钩针编织,都是件快乐的事,包括80年代上大学时,在大学抽空都打毛衣,寒暑假回家都会带几件杰作,现在虽然退休有时间了,生活多样化,娱乐多样化,时间都满满的,加上现在的网购买什么都比自己做方便便宜,就不会想着去编织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