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渐渐就会发现,学完了伤寒论就可以应对所有的疾病,百病都在六经之内,不管是外感内伤,都不出伤寒范畴,以六经御百病比八纲简洁,更比八纲疗效好,所谓覆杯而愈,其实大多都是形容经方的神奇效果。每一个条目都是如此正确,精准,不禁让我感叹张仲景怎么会如此伟大,日日沐浴膜拜都不为过。
结合临床,现在感冒还打吊瓶,可叹现在的人一发烧就去医院打针,烧退下来了高兴了,其实正在一次一次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风寒感冒,一剂桂枝汤喝上,再喝一碗粥,盖上被子微微出汗,不要出大汗,汗出病去,没有一点副作用,就这么简单
当最后一条“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心中满满的欢喜。在以后的临床运用中,不管遇到什么疾病都会浮现起当时背过的条文,比如喘,麻黄汤有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有喘,大承气汤有喘,葛根芩连汤有喘,麻杏石甘汤有喘等等,每一个条文都会浮现在眼前,历历在目,选用起来方便快捷,效果良好。
早晨起来背,晚上背,上班背,洗脸背,上厕所背,金匮还不会,伤寒能背一部分了,太难学了,都想哭……可是我还要坚持下去
《伤寒论》就这样把外感热病归纳为六经病(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无论何种外邪,都是自肌表,循六经,入脏腑,每一步都经历正邪交战。这仿佛攻城战,从城墙,循巷道,达首府,挡得住则胜王,挡不住则败寇。这看起来很有道理,它实际上也是源于取类比象思维,让人一听就觉得很好理解。中医的迷惑性也在这里,如果不能站在现代医学的高度是很难批判中医的。
我每天在看注解伤寒论,就是记不住,因为老年人记忆差,越看越有味,今年已76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