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真正有健康需求的人来说,他们对于手环最初的刚需还是想把医疗器械便携化,把传统的血压计,心电图和心率监测等功能做得更便携,连续监测,实时报警,最好还能做到在拿到一堆靠谱的数据后,可以拿给医生分析,或者是APP本身就可以提供靠谱的分析。
可穿戴设备最大的弱势是无法记录与分析呼吸,而这正是非穿戴设备的优势。非穿戴设备也是针对个人的运动来监测睡眠质量,虽然是放在床上的,但是却与人近距离接触,使得运动记录更加准确。
智能手环可以通过蓝牙,将你的数据传给手机,通过用户提供的个人资料,如年龄等,在手机APP中进行分析,最终在APP中给出一个统计。这个统计都会包含哪些数据,要看你的可穿戴设备具有哪些硬件作为支持。
我晚上睡觉之前都会玩手机,总感觉睡眠质量不是特别好,后来我买了一个智能手环,带上以后再也不敢熬夜玩手机了。当天买了以后带着睡觉,第二天发现我睡觉时的心率一点都不正常,去医院查了一下,他们说是因为经常熬夜引起的。从那以后我睡觉前都会把手机放在桌上,虽然刚开始不习惯,但是后来就好了。现在睡眠质量比以前好多了。个人感觉智能手环还是很好用的。
利用加速度计和心跳检测(手环一般就不用心跳检测了)在睡眠的时候,手环一般处于长时间不移动的状态,心跳速度会下降,而且手环的姿态会保持卧姿。即使在睡眠状态下发生移动,只要不是梦游,手环都会认为是无意识移动而不会停止睡眠检测。另外手环的睡眠监测为了准确,一般会设定一个时间,在时间段内的移动,在不对手环进行操作的情况下,会被忽视掉。这种睡眠监测,其实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对呼吸声音的监测、对震动的监测等等,可以在佩戴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非佩戴状态下进行。但是由于都是通过外部环境因素变化进行监测,其准确性必然会有所缺失,只能作为评价的辅助手段,如果真的认为自己的休息睡眠存在问题的话,还是去医院检查比较妥当。
这种APP一般说自己具有的功能有:监测进入睡眠时间、监测深度睡眠时间、记录梦话或打鼾功能、记录清醒时间等。但不难发现,手机APP监测从原理上是通过手机的感应器,感知床的振动,这对于单身的人还好说,床上只有一个人。如果是夫妻二人同眠的双人床,这个振动怎么算呢?而且用手机APP进行监测,还存在辐射、耗电等问题。对于没有直接接触被监测的人来说,就更不可能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这种数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