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里是这样写的。的确,初生的小孩,根本分不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也或许是因为更多时候他自己都需要保护,所以也基本上不具备做恶的可能。但是为什么能渐渐长大以后,有的人善良耿直,有的人却做恶多端呢?这很有可能和他们孩童时期的生活经历和遭遇有极大的关系。或者是因为自己的家庭,或者是因为身边的某些人和事,或者因为有过某种遭遇,使其中的一部分人性情渐变,从最初的善良转变成冷血和凶残。有很多例恶性犯罪案件的凶犯,经之后的深度调查几乎无一例外。虽然有时候我们说某个人“一时心生歹念”,其实真没有什么歹念是起于一时的,而是因为在他的思想里早就埋下了这些歹念的伏壁,只不过是择机待发罢了。当然,我在这里所说的是人性善恶中的恶。至于善,因为正常人都能做到,所以也无需详谈。
邻居家朱阿姨二十多年以来,一直在收养流浪的小动物,最开始只有几只,由于她照顾的好,便吸引来了周边流浪的猫猫狗狗,她一直是来者不拒,都像自己孩子一样对待,慢慢的很多人都知道了有个朱阿姨救助站,随着收养的数量越来越多,有些弃养的动物,人们干脆直接丢在她家门口。这种样的行为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人的善良,也体会到那些人的不负责任。我认为对于养动物的人可能只是图的一时新鲜,但是对于小动物来说,你是它的全部。当你不痛不痒的把这些小生命丢弃的时候,就已经显露出你的任性的险恶。而对于朱阿姨对小动物的怜惜也体现出她无微不至的善良。这就是人性。
双目失明的邻居老奶奶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没有一个人愿意赡养她,让她在漏雨的瓦房里自生自灭,靠邻居救济度日。这是我见过最让人寒心的人性。如果说父母对孩子的所有爱能换来孩子的一口粮食,也比现在所有孩子都不管来的强。而我奶奶只有我爸爸一个儿子,在奶奶生病时四处借钱给奶奶治病不离不弃,我妈妈在奶奶生病时还想方设法带她四处去玩,给她买新衣服,缓解她的心理压力。这两件事我都看在眼里,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人性是多种多样的,人生那么段,做个善良的人吧,不要让自己白活一场。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两面性,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善和恶同存于心中。在某种时候,善体现出来,大家就觉得他是个善人;在某种时候,恶体现出来,大家就觉得他是个恶人。有时候,做同一件事,在一部分人眼里认为他是善人,在另一部分人眼里,认为他是恶人。比如,一个人劫富济贫,被劫的人认为他做的是恶事;被救济的人却认为他做的是善事。所以,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只有当他做的事符合绝大多数人的道德标准时,大家就认为他是好人;反之,就是坏人。
关于人性试说两句,人性之所以区别动物性,是因为具备了人的规格,或者说你只有达到人的人格才能成为人,因此可说人格可塑造,而不能改变!这就是教育的目的。如果说人性一定是善的,或者说一定是恶的,那就没有塑造的可能。所以说,人性只有可塑性,而不能改变,需要改变的是人的不好的习性的种子。或者说不好的习性。
违背大多数人的意志叫犯罪,人性的善恶,是一个太大的问题,每朝每代,每个社会以及人的意识形态都是不同的,对事物的看法和追求的东西就更不同了,你认为的人性丑恶,也许在别人看就是合理,所以,这跟当代社会统治阶级追求是密不可分。存在即合理,阴阳分不开。都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