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患上慢性疾病后需要定期门诊复诊,长期服药,但往往过阵子医生就看不到患者的人影儿了。这些患者依从性较差,又爱自作主张,总觉得看了几次病,自己都懂得七七八八了,加上“看病贵,看病难”这个“老大难”的问题,觉得根本没必要总是到医院诊治了。老话说的好,“久病成良医”,于是就“我的身体我做主”,自己给自己“看病吃药”咯。
仔细想来, 久病成医 这话是有一定的道理。你要是得过感冒,下次再得同样病的时候,就要有经验得多。什么时候该吃药,什么时候该发汗,终是比没得过此病的人要沉着。但细想,不对了。感冒并不是疾病的全部,有许多更凶险的疾患是不可以一一品尝的。比如癌症,你如果不幸染上了,是听一个得过此病的病人的话,还是听医生的话?那个医生是没得过癌症的。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心律失常患者“久病成医”,在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时不愿到医院就诊,而是单凭着一己经验用药;还有人将过去医生开出的处方长期保留反复使用。
久病成医的道理人们都明白,但能有幸体会这个道理的就不是人人都能有幸经历了。 就我个人观点而言,久病成医实际是丰富的经历形成了经验,对经验的升华形成理论,于是质变成医。
都说久病成医,这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很多人开车的年头长了,对车辆的状况都有自己的一套认识,比如说汽车尾气。正常来说,汽车尾气是无色的,那说明这辆车保养的还不错。
我们提倡自我养生保健,只是要求人人懂得一些医药保健方面的知识,并非要人人都成为医生,自我诊断、自我治疗,更不要仅凭一知半解就替人家用药治疗,以免自误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