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凡事皆有个度,“春捂秋冻”并不排除根据气温变化。人们的体温总是要保持摄氏37度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同时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这样的“春捂秋冻”就过分了,每年的3月和11月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一方面是气温变化大,同时与衣着调适不当也有很大关系。
春秋两季气温变化大,增添衣物的确应该注意。春季向夏季,秋季向冬季过渡之时气温常常反复,春季时气温还没稳定便脱去棉衣,气温很可能突然下降,导致着凉,秋季一到就换上衣服,很可能因天气回暖导致大量出汗,脱去外衣又可能受凉。所以春捂秋冻还是有些道理的。
初秋,夏的暑气逐渐消去,秋的寒气随之逼近,然而“乍寒还暖”,这是个不知道穿什么衣服的季节。大街上,有裹着围巾匆匆前行,还有一身清凉短裙的。穿的少的往往都是年轻的姑娘们,不仅仅是风度重过温度,还有古训的支持:“春捂秋冻”。
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经验之谈,春秋都是过渡季节,春季回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派生机驱走了严寒。这时不要急着换薄衫的原因是由于人还未从冬天的“惯性”中恢复过来,人体血管仍处于收缩状态,温度调节系统功能较低。
既然是根据前人经验总结的,那么自然也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了。“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