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可能不知道,下雨的声音本身就是一种“噪音”,而且有一个很粉嫩的名字,叫做粉红噪音!粉红噪音这个词,耳机发烧友们可能会比较熟悉。它是一种集中在中低频段的混合音,是一种柔和而有规律的声音,在自然界中非常常见,瀑布声和小雨声,都属于粉红噪音。粉红噪音可以对脑电波起到舒缓调节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粉红噪音可以增加慢波睡眠(更普遍的说法叫深度睡眠),具有改善睡眠质量和提高记忆力的作用。
舒缓而有规律的声音具有催眠的效果,这样的声音叫白噪声。比如雨声、虫鸣声、电扇声、老师讲课的声音。这种声音的功率谱密度往往在频域内分布很均匀,又可以遮蔽噪音,往往可使人安然入睡。我们的大脑很喜欢这样的声音,如果音量很小的话,甚至在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听不见了。当我们听见雨声时,大脑会自然放松下来,接近于睡眠时期的状态。
从生理角度讲,雨天光线昏暗、温度偏低,容易诱发人体的犯困基因(学名叫做褪黑激素)。而从心理角度讲,人类具有所谓的集体潜意识,对黑暗的恐惧引发对安全感的渴求,躲起来睡觉恰好可以获得安全感。因此,下雨天想睡觉,便有情可原了。
在没有下雨的天气里,窗外行人众多,车来车往,可能不远处还有户外施工,各种各样的噪音就很烦人,一个大动静就会被惊醒!而下雨天里,窗外的行人少了,车也少了,户外施工因为天气缘故停止,噪音就会减少很多,梦里的世界都是安静的!
下雨时,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多,水汽的密度比空气的平均密度要小,因此空气整体密度变小,近地面大气变得更稀薄了,所以气压降低。而气压降低会导致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运输到大脑中的氧气量微微降低,脑细胞活动能力减弱,产生睡意。
下雨天阴沉沉的,人体会有相应的内分泌调节,比如说退黑色素的产生,会让人睡意增加。最后就要说说遗传问题了,从古代就是靠劳动谋生存,雨天基本上不劳作,就是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