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鸡蛋的最佳时机很好把握。凉水下锅,水开后算好5分钟,煮出来的鸡蛋既被杀死了有害致病菌,又能比较完整地保存营养。大家要注意的是如果鸡蛋在沸水中煮超过10分钟的话,内部就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蛋白质结构会变得紧密,不易和胃液中的蛋白质消化酶进行接触,很难被消化;还有就是蛋品中蛋白质含有较多的蛋氨酸,如果经过长时间加热后,就会分解出硫化物,因为它与蛋黄中的铁发生反应,这样会形成人体不易吸收的硫化铁,当然营养就会损失得较多。
鸡蛋是分成蛋黄、蛋清和蛋壳三层。蛋黄凝固的温度为68摄氏度-71摄氏度,蛋清凝固的温度为62℃-64℃,煮鸡蛋时如果火太大,在蛋黄外面、凝固温度低的蛋清就会迅速凝固并且变硬,从而阻碍热量继续向蛋黄内传递,影响凝固温度较高的蛋黄凝固,使煮出来的鸡蛋清熟黄不熟。如果煮的时间过长,蛋白质过度变性,鸡蛋会变得很硬,既不好吃,又影响消化吸收。所以,煮鸡蛋也要得法。
煮鸡蛋看似简单,却很难把握火候。时间过短会使蛋黄不熟,时间过长又会使鸡蛋变老不好吃。煮鸡蛋需要多长时间?对此,专家告诉我们:煮鸡蛋5分钟最好。煮前把蛋放入冷水浸泡一会儿,以降低蛋内气压;然后用中等火候,冷水煮沸,即可防止蛋壳破裂,避免营养素流失。
煮沸3~5分钟后,鸡蛋的蛋白逐渐凝固了,但蛋黄还溏着心,可以自由流动。煮沸6~10分钟的蛋 鸡蛋白摸起来很柔软,蛋黄开始凝固上了,但还未完全变硬。煮沸11分钟以上的蛋也就是充分的「全熟蛋」,蛋白蛋黄都开始变硬,吃起来可能有点干。
给大家一个煮糖心蛋的方子,冷水加点盐,放入鸡蛋煮至水开关火,这时锅盖不要打开了,焖七分钟,就有非常好吃的糖心蛋了。鸡蛋不建议煮太久,不利于消化,不喜欢糖心蛋的适当延长2~3分钟煮的时间。
鸡蛋不需要煮太长的时间,鸡蛋和冷水一起下锅煮,煮开后就关火闷,十分钟的话,鸡蛋就是熟透了的,而且比较的鲜嫩,如果说煮得过老的话,会造成一些营养素损失,口感同时也会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