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最常见的豆制品,又称水豆腐。主要的生产过程一是制浆,即将大豆制成豆浆;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即豆腐[1] 。豆腐是我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在先民记忆中刚开始很难吃,经过不断的改造,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被人们誉为“植物肉”。豆腐可以常年生产,不受季节限制,因此在蔬菜生产淡季
,可以调剂菜肴品种。豆腐有南和北豆腐之分。主要区别在点石膏(或点卤)的多少,南豆腐用石膏较少,因而质地细嫩,水分含量在90%左右;北豆腐用石膏较多,质地较南豆腐老,水分含量在85-88%。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味美而养生。豆腐一般用黄豆、黑豆和花生豆等含蛋白质较高的的豆类,都可用来制作。英文:Tofu、bean curd 在英文词汇中,有些中国的东西,因为最先由日本人传入西方国家,所以称呼都用日本发音。例如:盆栽、围棋、折纸等等。豆腐美食拼音:dòu fu2000多年来,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豆腐不但走遍全国,而且走向世界。它就像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一样享誉世界。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经济展望》杂志竟然宣称:“未来十年,最成功最有市场潜力的并非是汽车、电视机或电子产品,而是中国的豆腐。”
豆腐在宋朝时传入朝鲜,19世纪初才传入欧洲、非洲和北美。如今豆腐在越南、泰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已成为主要食物之一。1665年多明我会士闵明我(Domingo Fernández de Navarrete)在《旅行记》中最早向欧洲人介绍一种在中国上自帝王下至平民多食用的食物,豆腐,介绍豆腐制法。在20世纪中期,西方国家不太熟悉豆腐,随着中西文化交流,以及素食主义和健康食物日趋重要,在20世纪末期广为西方食用。现今,在西方的亚洲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健康食品店和大型超级市场都能买到豆腐。在中
国的超级市场,可以找到4至5种不同软硬度的豆腐。豆腐制作发展到现代已经不是单纯的靠人力去完成了,经过现代科技加工出来的豆腐拥有美观、营养价值高、产品种类丰富等特点。很早以前制作豆腐的方法全部是由人力来完成的,磨豆浆、过滤豆腐渣、压水分等等,很费劲。现代科技已经使豆腐实现了流水线生产,各种电气化的磨浆机、甩浆机、压干机将豆腐制作从泡黄豆到出成品一条龙生产,日产量比过去提高了4倍以上。2012年底,新型的家用豆腐机也被研发出来,可以在家里轻松制作豆腐。
香煎豆腐是一款美味菜谱,不仅制作简单,而且色香味俱全,是一款老少皆宜的美食。色泽鲜美。
健康功效:健胃,透疹,增强免疫力。
清热泻火、益气、解毒
(1)冬菇浸软切粒,果皮浸软切粒。
(2)豆腐撒上少许盐,待出水。
(3)虾仁洗净,压成虾胶。
(4)猪肉剁烂,与虾胶、冬菇、果皮及调味料同拌匀,再拌入蛋白。
(5)豆腐压烂,与虾胶等同拌匀。
(6)在调羹上涂油,把豆腐压进,用香菜叶作装饰,排碟上。盖上保鲜纸,留一开口处疏气,高火煮2分锺,取出,冻後从匙羹上起出豆腐,并涂上蛋汁。
(7)高火预热煎碟2分锺,加油2汤匙,把豆腐排上,高火煮30秒,反转,再煮1分锺。
(8)芡汁调在盛器内,中高火煮1分锺,淋在豆腐上,便可供食.
日本传统的观点,认为唐代鉴真和尚在公元757年东渡日本时把制作豆腐的技术传入日本,日本人视鉴真为祖 师,不过,学者们至今还没有找到日本在唐代有豆腐的证据。1183年
日本朝廷管员神主中臣佑重的日记中记载有“唐腐”,约半世纪后,有一封日本僧人日连上人的书信中出现suridofu,可能是一种豆腐。到十四世纪,日本文献中多次出现“唐腐”、“唐布”等词,而“豆腐”一词,迟至1489年才出现于日本。天明二年(1782年),大阪曾谷川本出版了一部名为《豆腐百珍》的食谱,书中介绍了100多种豆腐的烹饪方法。
1)先将栗子蒸熟后,压碎备用。
2)香椿末放入少许盐拌匀后,起油锅将油烧热后,淋于香椿上备用。
3)山药切块后,
连同豆腐一起放入果汁机中打成泥状后,再添加再来米粉及盐,继续打匀后备用。 4)接着将铁板先用大火烧热备用。
5)扣碗中放入少许打好的豆腐泥蒸熟后,再添加栗子及所有的豆腐泥,用大火蒸二十分钟后,将豆腐倒扣于铁板上备用。
6)锅中放入松茸菇、酱油及少量的水煮滚后,再添加盐调味及太白粉水勾芡后淋于豆腐上,食用时再淋上香椿泥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