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又称番薯、山芋、地瓜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甘薯除对温度要求较严外,对土壤及其他生态因子的适应性很广,抗逆性强,较耐旱。甘薯营养价值较高,不但可以食用,而且可作饲料加工和工业原料等。
甘薯根按来源分为定根和不定根。按形态分为细根、块根、粗根,生产上利用甘薯茎的再生能力进行繁殖。甘薯为单叶,只有叶、叶柄,没有托叶,属不完全叶,全心形、掌状、戟形、三角形、鸡爪形等形状。甘薯花形较小,开花习性受品种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是异花授粉作物,自然杂交率达90%以上,自交结实率极低或不结实。甘薯果实为圆形或扁圆形的蒴果,果皮幼嫩时为绿色或紫色,成熟时变成枯黄色或褐色。每个蒴果含1-4粒种子(黄褐色或黑色)。种子呈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三角形。
1、选地:甘薯耐旱怕涝,应选排水良好、地势较高的砂性土壤。
2、选用良种:根据用途和销路,因地制宜地选用良种,促进高产。
3、适时早栽壮苗:①在适宜的条件下,栽插越早,产量越高。春薯在4月中旬前后,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时栽植,每早栽1d,增产0.5-1.0%,夏薯栽植越早越好,每早栽1d,增产1%以上。②春薯要栽壮苗和高剪苗。高剪苗能减少病毒病、茎线虫病、黑斑病等病害,比栽带根的拔苗增产10%以上;栽种夏薯,要用大田二级育苗的秧蔓茎尖。试验表明,同一根秧蔓上剪的苗,栽茎尖产量最高。栽苗前将壮苗、弱苗及长短苗分级,分别栽种,防止发育早晚不一致,造成大苗欺小苗。③栽插程度。开沟、浇水、按苗、撒农药、封垵、喷除草剂、腹膜、放苗。在保证成活的前提下,栽的越浅,产量越高。从地表往下5-200px是最佳结薯层,不但结薯多,而且薯块大,栽时采用地上留125px、3-4片叶、地表以下125px等,秧蔓入土部分与垅同向、与地面平行埋入土中(水平栽法),山岭薄地可适当埋深一些。不管薯苗长短,地表以上不能超过4片叶(包括顶叶),夏薯一般在地上留1-2片叶。这种栽法,秧蔓入土节数多,覆土浅,土温高,通气好,成活率高,返苗快,单株结薯多、产量高。浇水要做到上下接墒、严封埯、湿土抱苗,细土盖苗,防止透风跑墒和夹干苗,确保“一栽全苗”。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能增产30%以上。栽时浇水要足,栽后将垅面整平,喷洒除草剂,最后盖膜,第2天以后的下午用刀片划破地膜,钩出薯苗,用细土将破口盖严,防止进风。栽春薯不提倡大水漫灌,因为春季地温低、土壤板结,影响产量。
红薯(学名:Ipomoea batatas),又名番薯、甘薯、山芋、地瓜、红苕、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常见的多年生双子叶植物,草本,其蔓细长,茎匍匐地面。块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皮色发白或发红,肉大多为黄白色,但也有紫色,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酿酒、制酒精。甘薯的繁殖,可用种子繁殖,也可甩茎蔓或块干繁殖。用种子繁殖的叫有性繁殖,用茎蔓或块根繁殖的叫无性繁殖。用种子繁殖时,实生苗先形成1条主根,是胚发育形成的种子根。以后在其上生出侧根。一般主根和一部分侧根发育成块根,但它膨大得很慢,当年产量不高,再加上种子不易得到,所以在生产过程中甘薯通常采用块根育苗,在苗床上剪取薯蔓进行扦插繁殖。薯蔓的节上最容易发根,薯蔓的节间、叶柄和叶片也有发根能力。从这些器官上发生的根称为不定根(与从种子上发生的种子根相区别)。
别名:薯、红营、地瓜、山芋、红薯。生物学特性:甘薯不耐寒,在15时就停止生长,26℃-36℃时茎叶生长旺盛。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对块根形成越有利。营养生长盛期需要供给大量水分。收薯块为主的,要有充足的光照。前期管理。查苗补缺,防止缺株断垄。从苗床剪苗或从大田内直接选择生长较好的薯蔓剪几节,用作扦插薯苗。插后15d结合追肥进行第1次中耕。在肥水条件较好、生长势好的田块,可将薯苗摘顶,以促进基部分枝,多结薯、结大薯。以收茎叶为主的,则要求在较荫蔽和水肥充足的条件下,使茎叶生长繁茂,增加产量。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土壤上种植生长最佳,在粘重、肥沃的土地,茎叶徒长,以青割栽培为宜。适宜土壤pH为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