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做菜之前先把每叶都分开,否则做好后难以处理,个人建议在游泳器官(身体两侧翼状的结构)上环切,取下游泳器官围的外骨骼,因为这些游泳器官内部的肌肉和神经是和身体躯干连在一起的。在取下来每个游泳器官的外骨骼后再将每节切开烹饪。头部的两个用来捕食猎物的“臂”应该也很好吃,因为奇虾使用它们来抓捕猎物,内部肌肉口感应该不错(参考蜘蛛蟹的足),但是处理的时候要小心因为上面有倒刺,建议先用剃刀把刺刮下来,之后慢慢剥壳。眼睛和嘴巴应该没什么可吃的,眼睛下方的眼柄应该也有很多肉,用来控制眼睛的活动,可能会很好吃。奇虾应该是指Anomalocaris,其实还有种奇虾Laggania(Peytoia)大小和现今大虾的大小差不多,应该可以单独做。
恐虾纲Dinocaridida(包括奇虾)中代表动物的伪彩图。其实在国内叶足动物门Lobopodia这个称法更常见,奇虾其实并不属于现生的节肢动物,分类上处于于节肢动物的基干位置。
最后引用邢立达老师在《把恐龙做成大餐》一书中奇虾的吃法:
挖个大坑埋奇虾对于我们来说,吃掉这只极富攻击性的、2米长的大虾可是一件费力的事情。无论如何,必须先找一个巨大的橡皮圈捆上它的左右觅食附肢,以免伤及无辜。最简单的烹饪方法,或许可以参照美国流行的吃蛤会(以烤蛤为特色的海滨野宴)(Clam Bake)的做法。这最早其实是新英格兰土著印第安人的一种烹饪方法,随后被殖民者学习并改良了。现在东岸的一些传统美国家庭依然会制作这种有趣的食物。他们一边点火烧红卵石,一边在海滩挖个大坑,然后将烧得通红的石头放入坑中,铺上新鲜的海藻,再依次放上要烹饪的食物——一般底层先铺玉米、马铃薯或洋葱,然后是龙虾,再上面是虾和贝类等。各层食物之间用玉米皮隔开,食物的最上方再覆盖海藻和炽热的石头。利用上下两层石头之间的热量来灼烤食物,海产的鲜甜、洋葱的香气、玉米的糯香、马铃薯的醇厚在此间不断来回激荡,定然能制出美食。如此这般,我们也可以得到一条巨大的、足够五六个人食用的烤奇虾。它被烤得遍体通红,与玉米、红马铃薯、洋葱一起放在食盘中端上桌。最好能找到小一些的奇虾,其肉质正是细嫩的时候,加之纯靠蒸烤而熟,保留着海鲜原本的鲜甜味道,滴上一些柠檬汁,蘸着热化的蛋黄酱或黄油,肉质鲜嫩略带紧绷的弹性,美味异常,保证让你食指大动!吃不完的虾肉可以如法炮制为“奇虾卷”,把奇虾撕成小块,依个人口味,酌量选择性加入柠檬汁、葱末、胡椒、美奶滋或黄油等作料及调味品,卷入新鲜出炉的面包中即大功告成!
深海类肉质都比较紧实,料理得当会有好口感,龙虾也都几年生的。(前提暂定2米巨虾是正常寿命)另,锅太小,装不下,都是分开料理。预测会出现巨虾六吃餐单:炸虾天妇罗,刺身虾肉,椒盐虾,虾骨汤,虾粥,芙蓉虾仁。鉴于油闷虾带壳就没算进去。还能添点心,什么虾馅饺子包子类。卖价按斤算。
但是呢,奇虾不是虾。奇虾虽然叫“虾”,但它根本不是虾。两者甚至都不是一个纲的。
奇虾没有很近的近亲。奇虾所在的纲已经完全灭绝了。
所以吃奇虾这回事就别想了……
奇虾不像鹦鹉螺那样有现存的近亲,不过现在其实还生存着一种长得很像奇虾的小生物。丰年虾简直是一个微缩版的奇虾,螯足附肢分节的身体还有那条长尾巴都几乎一模一样,不过即使成体丰年虾也只有12~20毫米大,连奇虾的零头都算不上,题主想要尝尝味道大概一次需要吃很多了。别看它个子小它在水塘里也是个活跃的小小掠食者,可能也正因于此才和奇虾有趋同的长相吧,只可惜现在已经不是无脊椎动物的天下了。
一说奇虾在生物分类上属于叶足动物,一个广义上包含了有爪动物,缓步动物,啰哩山虫,欧巴宾海蝎和恐虾动物们的分支,该分支和节肢动物为姐妹类群。另一说奇虾属于基干类型的螯肢动物中的巨螯肢动物,和现生的鲎,甲壳纲关系密切。如果奇虾属于前者,口味可能和北京的串烤蝎子差不多,如果属于后者,那么基本上和虾蟹近似。我个人估计味道应该和海鳌虾(欧洲龙虾和加拿大龙虾)类似。他的尾部和运动最频繁的腹部口感最好,建议刺身。而虾头则按照老广传统,煲粥。
那么大只可能会把它分部位卖吧。像猪肉牛肉一样今天新鲜的虾腿20元一斤,可煲汤,可红烧。然后虾头可以做腊虾。虾身体的部位可以辣椒炒虾片、土豆丝虾末、水煮虾片各种还有黄焖虾米饭、虾夹膜、北京烤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