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中华绒螯蟹栖于淡水湖泊河流,但在河口半咸水域(盐度为18-26/1000,比重为1.016-1.020)繁殖。大闸蟹又叫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为中国久负盛名的美食。对儿童的佝偻病,老年人的骨质疏松也能起到补充钙质的作用。中国境内广泛分布于南北沿海各地湖泊,其中以长江水系产量最大,口感极其鲜美。其中又以固城湖大闸蟹最为著名,历来被称为蟹中之冠,是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其他较为著名的还有太湖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长荡湖大闸蟹等。河蟹:河蟹是淡水中生长,河水中繁殖蟹类。河蟹也叫“螃蟹”和“毛蟹”,头部和胸部结合而成的头胸甲呈方圆形,质地坚硬。身体前端长着一对眼,侧面具有两对十分坚锐的蟹齿。
螃蟹最前端的一对附肢叫螯足,表面长满绒毛;螯足之后有4对步足,侧扁而较长;腹肢已退化。河蟹的雌雄可从它的腹部辨别:雌性腹部呈圆形,雄性腹部为三角形。河蟹是一种大型的甲壳动物,身体分21节,由于头部和胸部各节相互愈合,因此全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二部分。成蟹背面墨色,头胸甲平均长175px,宽187.5px。河蟹常穴居于江、河、湖沼的泥岸,夜间活动,以鱼、虾、动物尸体和谷物为食,每年秋季常洄游到出海的河口产卵,第二年3~5月孵化,发育成幼蟹后,再溯江的肉质鲜嫩,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味食品。
大闸蟹和毛蟹其实是同一种生物大闸蟹和毛蟹其实是同种生物,他们的外形特点是相同的。具体外部特征主要如下:青背,蟹壳成青泥色,平滑而有光泽;白肚,贴泥的脐腹甲壳,晶莹洁白,无墨色斑点;黄毛,蟹腿的毛长而呈黄色,根根挺拔;金爪,蟹爪金黄,坚实有力。大闸蟹和毛蟹有哪些区别大闸蟹和毛蟹虽然是同一种生物,但是两者还是有些细微的区别的,这种区别是我们人为规定的。一般我们将重量在100克一下,生活在稻田里的大闸蟹称之为“毛蟹”,而大闸蟹一般的重量是在250壳。一般我们吃到的“六月黄”就是“毛蟹”。所以,大闸蟹和毛蟹可以说有区别,也可以说没有区别。
河蟹又称螃蟹、毛蟹、清水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而河蟹是我国蟹类中产量最多的淡水蟹。大闸蟹是河蟹的一种,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在我国北起辽河南至珠江,漫长的海岸线上广泛分布,其中以长江水系产量最大,口感最鲜美。一般来说,大闸蟹特指长江系的中华绒螯蟹。过去大闸蟹在长江口近海产苗,长成幼蟹后,逆长江洄游,生长在长江下游一带的湖河港汊中。大闸蟹名称的由来:据说捕蟹前先用竹枝和稻草筑成大闸,在闸的一边布网,晚上亮起马灯,湖中蟹群受诱,向闸游守去,投入网中,故有“大闸蟹”之称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