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感觉我也有啊,记得有一次在吃冰淇淋的时候,觉得口感非常好,在冰凉凉的情况下有非常棉软甜蜜的感觉,甜度也很适宜。然而当时有一点事情,冰淇淋就只吃了一半,剩下的放在桌子上没有继续吃。
等到中午再回来的时候,就看到桌子上的冰淇淋早已经化成水了,我倒是不想浪费,于是就拿起勺子就尝了一口,结果发现冰淇淋简直是甜得腻得让人无法忍受。
后来是咨询了一个学化学的同学,他当时告诉我可能是因为人的舌苔对于凉的东西的敏感度要降低。他当时的理解就是说,人的舌头可以算是一个类似于传感器一样的器官,它可以感受食物本身带来的味道,但是冷的食物给舌头带来的刺激要比平常正常温度下给舌头带来的刺激要小,因此和冷饮或者吃冰棍的时候,舌头对于甜度的感觉是明显要降低的。
因此,多数情况下,冰棍或者冰镇饮料里的糖和油脂都是要明显高于常温下食物所添加的量,才可以吃出来普通的蛋糕或者普通糖果所尝到的甜味的感觉。
同样的道理,和冰棍一样,饮料也是这样的。很多饮料其实在设计的时候,就是为了能够在夏天,尤其是很热的时候冰镇饮用,冷藏以后喝的口感简直好的不要不要。比如说可乐或者类似于美年达这样的汽水,如果他们在夏天的时候从冰箱里拿出来喝,口感上会非常的清爽解渴,然而如果是常温下饮用的话,明显就甜得多了,这其实只是人的口味的错觉,并不是说通过冷冻之后糖分就减少了。
这个我大概知道一些浅层次的知识,下面就浅陋的说一下很甜的饮料冻成冰以后味道就会白很多的原因。
从分子热运动的角度来说,温度越高的时候分子热运动的速度越快,做无规则的布朗运动。比如说是加蔗糖的很甜的饮料,当它是热的时候,溶解在溶剂中的蔗糖分子高速的运动着,空间占有率变高,所以说你喝的时候会很甜,这也就是蔗糖分子做无规则布朗运动能让你喝到甜味的原因。但是当你将饮料冻成冰过后,首先蔗糖分子所处的环境变了,溶解环境从液体变成了固体,首先温度下降就导致了分子做无规则的布朗运动的速度降低了很多,再加上固体环境限制了分子的运动,没有在溶液中那么自由自在。
打个比方吧,处在溶液状态里面的蔗糖就像是在一个大的空盒子里面一样的,在它的能力范围内它想去那里就去哪里,而处于固体状态里面的蔗糖分子就像是被锁在了这个空盒子里面的一个角落里面,只能默默地呆在那一个小小的地方里面,哪里都去不了,不能把它的甜蜜带到其他地方去。所以说你能感受到的就是冻成冰后的饮料没有液体饮料甜。
在我小时候的时候我可喜欢买那些5毛钱一袋的花花绿绿可好看的饮料了, 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我一天能喝上6个。小时候怕热就喜欢放在冰箱里面冻着,但是我喝那个冻着的总感觉不甜,要使劲吸才可以,最后吸的只剩下一包白白的冰块,有颜色都被喝掉了。小时候不知道怎么冻着就没那么甜了,长大过后学了化学过后就明白了。
因为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也降低了,有的甜味添加剂就结晶了,甜味就降低了呗。好吧我也不清楚,瞎说的,大概是这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