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村长大的孩子,大都不稀罕地瓜吧?兆福大哥说过一句话,30多年了我还记得。
他说:一辈子不吃地瓜,我也不稀罕。
30多年前的济南的冬天,大街小巷里最常见烤地瓜的摊子,卖烤地瓜的大都是女人,我还记得有个同学说,看着卖烤地瓜的都长得一个样儿。对从小吃地瓜长大的大哥来说,虽然离开农村很多年,在省城生活了也几十年,地瓜还是从前的一样的味道。说一种食物,让人吃到如此厌倦的,我还在参加工作到工厂后,听办公室郗主任描述过:一辈子不吃胡萝卜,我也不稀罕。
说起来我也算是“从小吃地瓜长大”吧。秋天“起”地瓜,地瓜成熟了从地里刨出来,叫做“起地瓜”,这个“起”字,此时觉得生动无比,带着劳动的快意。起地瓜应该是“流水作业”,起了地瓜大概一多半会在地里马上就刨成片晾晒成地瓜干,白白的那种,便于储存,另一部分地瓜就入了地窖。
记忆中,当年家家户户有个地窖,里面储存的大都是地瓜。地瓜窖好像都有一人多深,白菜萝卜好像随便挖个浅点的窖子就够了。小时候经常听到下地窖中毒的事件,我也下过一次地窖,里面一股霉味儿。
一整个冬天,几乎顿顿饭都离不了地瓜----地瓜干子煎饼、地瓜稀饭(老家叫糊Dou)、地瓜叶渣豆腐(老家叫Deng沫子,Deng估计是“豆”的异音),至于煮地瓜、烤地瓜就更是家常便饭了。经常是家里烙了煎饼,在炭火熄灭前扔几个地瓜进去,就着余热就能烤熟了,烤地瓜大都给了小孩吃,象是一种赏赐。
儿时的冬天,最常喝的一种粥是姥姥熬的地瓜糊豆(也许该写作糊涂)。把地瓜切块在铁锅里加水煮熟了,再加上和好的玉米面勾芡,一锅热腾腾的稀饭端上桌,而今似乎温暖的记忆。而我小时候,只喝那有了点地瓜甜味的玉米汤粥,对地瓜实在是不喜欢。
如今也常会见到推着烤炉卖烤地瓜的流动的小贩,我几乎从来没有买过。
很多年以前,还在国企工作时听到一句俗话“别拿地瓜不当饭”,过耳不忘,此话相较后来小品中的“别拿村长不当干部”,我觉得前者外延含义更广。至于笑人木讷愚笨曰其像个“地瓜”,则实在说明地瓜这种粮食的在人心目中的卑贱了。
现在办公的地方离公司不远,但吃饭就没那么方便,步行回去要十几分钟,有时懒得回公司也就懒得去吃午饭了。昨天在办公室坐了一天,几乎也没有喝水,晚上下班时甚是疲乏。下班时路过红旗路口时,冷风里,看到一个卖烤地瓜的小贩,忽然想吃烤地瓜。
一天的生意已经结束,地瓜只剩下几个,微微尚存炉火的余温。我挑了一个最小的摸上去最软的地瓜,他掂了掂,秤也没秤,说:“一块钱”。
一边走路回家,一边剥了皮吃地瓜,竟觉无比香甜,又想起了好多跟地瓜相关的事儿。
回到家,看到厨房地上放了一堆地瓜。
目光炯炯内心温暖 微信公众号【丁是丁】ID:dsd555555
虽然在北方地瓜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食物,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它的喜爱。而我就是那个一直深爱着地瓜的人,我觉得地瓜不仅在传说中那么好吃,它是真真切切的就是那么香甜。
地瓜在秋冬季节最适合食用,试想一下在寒风中你饥肠辘辘,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候,看到一个烤地瓜的摊子,该是怎样无比的激动啊!我每次都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掀开盖子烤地瓜上面的那块棉垫子,看着烤地瓜冒着热气就觉得无比的兴奋。
我每次都会捡着软地瓜捏,交了钱就捧在手里,那叫一个温暖呀!手心里是热的,烫烫的吃到嘴里面也是热的,咽到肚子里面更是温暖全身,马上心情就会好了起来。
烤地瓜烤的好了会出油,这样的烤的地瓜更是格外的香甜。是在北方的冬天非常受大家欢迎的一种食品。
地瓜有很多种做法,每一种做法都是香甜的滋味,都是那样的暖人心。我常常爱吃的还有拔丝地瓜,拔丝地瓜其实很好做,一般要买那种红瓤地瓜,把地瓜削皮切块,地瓜要先在锅里蒸熟。
然后在炒锅中放一点油和白糖,拔丝地瓜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熬这个糖浆,一定要把这个火候掌握好,这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拔出丝来,也决定着这道拔丝地瓜的成败。等熬糖的火候好了以后把地瓜倒进糖浆中,翻炒均匀马上就可以出锅了。
这道菜一定要趁热吃,不然等到糖浆凉了就会像一块琉璃一样分不开了,刚做好的拔丝1地瓜夹一块就会拉出长长的丝,这时要准备一个小碗里面放上水,把拉着丝的地瓜在水里面沾一下,让糖浆冷却了,丝就会断了,这时吃到嘴里面外面是脆脆的皮,里面是又香又软的地瓜,想起来全都是甜蜜的滋味。
所以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喜欢吃地瓜,地瓜比传说中的还要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