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曲酒,至少40天发酵。为什么,发酵期长,香味物质含量高,具有“变化”的可能。
举例,65度白酒,其中35%是水,65%是乙醇等。如果把65%的“乙醇等物质”当做100计算,“好酒”中乙醇以外的物质含量在1-2%,发酵期短的“次酒”不会达到0.5%。况且这1%的物质可能有600种成分之多。陈酿的做法是,这种酒,放在陶、瓷、或酒海等具有轻微透气、渗漏性的容器内。随自然界温度变化而不人工调整。液体的叫酿,固态的叫(发)酵。
陈,多,长年。陈酿过程中,有多种变化,其中对酒体影响比较大的是:
缔合作用:水与酒精等,体积1+1小于2,感觉上刺激感减小,可以理解为“水分子将乙醇分子的尖包住了”。挥发作用:低沸点刺激性较大、“毒性”较大的如甲醇、甲醛容易挥发,而减少了。当然,乙醇也会损失,酒度降低,刺激感减小。吸附和渗透作用:陶瓷、酒海等容器吸附水分和香味物质,调整酒中成分比例。化学反应:乙醇+酸=酯,乙醇氧化=酸。尽管这个作用很微弱,总量也变化不明显,但成分比例有变化。如果容器换成玻璃、金属,陈酿作用较小或几乎无。陈年老酒一般不直接喝,不是不好喝,也不是不舍得喝,而是它有毛病(缺点)。起码是放香不好,别人闻不到香气浓郁。当然你喝起来肯定是满口香,回味悠长。没劲,软绵绵的,发腻,烈度不够。就像用香油炒菜,香腻,不爽。前香欠缺。入口香气不如新酒。怎么办,勾兑。勾,加酒也。用新酒和其他具有特点的酒(专门保留的叫调味酒)勾味。兑,加水也。用水调整酒度。
百年陈酒十里香”,是说经过陈放多年的酒老熟香味浓郁甜味甘醇,饮时才能清口甘爽回味悠长。河北省平山县出土的一座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出现了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二只青铜酒壶。其中一只酒壶里面的酒是翡翠绿色,酒色清澈透明,如同现在的竹叶青酒;另一只壶里的酒呈黛绿色。如此甘醇奇香的陈酒是无与伦比的。为什么陈放的酒比新酿造的酒味道芳香呢?回答这个问题还需了解酒的酿造。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懂得制酒了。果类和果汁暴露在大气中,微生物使果汁中的糖转化成酒精和其他物质。原始人偶然喝了这种经过发酵的果汁,味道芳香可口,便开始有意识的使果汁发酵,这就是最早的制酒了。据考证,远在有文字之前,人们就会酿造果酒了。我国的酒是世界驰名的。名酒多以高粱、小麦、豌豆为原料,其中的淀粉用麦芽或麸曲作糖化剂,再经发酵,麦芽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变成了酒精。不过这种酒里酒精含量很低,经过蒸馏,便得到了含量较高的白酒了。酒精与我们喝的白酒可大不相同。纯净的酒精水溶液几乎是没有香味的,而一般的白酒具有独特的香、味、色。这是因为白酒里除了含有酒精之外,还含有糖类、甘油、氨基酸、有机酯和多种维生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