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锅肉与盐煎肉二肴在餐饮业并驾齐驱,川蜀称其姊妹菜,可见联系密切,极为相似。盐煎肉,宜猪臀尖二刀肉,肥瘦相间以瘦为主,切片时去皮。而回锅肉是必须带皮的。起油锅,放入盐煎肉煸炒至水汽消弥,油脂溢出,俗称吐油为止。煸炒在盐煎肉中尤为重要。肉片吐油后推至一旁,续炒豆瓣酱和豆豉,再将肉片与其合炒均匀后下蒜苗起锅。盐煎肉干香滋润,味属家常,咸鲜微辣,不带甜味,故不放甜面酱。而回锅肉的做法是,入锅煸炒,吐干水汽。待五花微卷油脂溢出,拨至锅边,下入青蒜煸至断生,尔后烹入豆瓣酱,甜面酱稍事混炒即可出锅。肉片色泽红润酱香醇厚,当然,甜面酱断不可少,甜酱在菜里起解腻的作用,使肥肉吃起来又香又不腻人……肥肉服酱。
当然有区别啊,回锅肉和盐煎肉堪称川菜中的姊妹菜。最大的区别是一个煮熟后再炒,一个生爆。一个主要用豆瓣酱,一个主要用豆豉。先说选材吧:回锅肉用二刀肉或五花肉都行,可以稍微肥一点。盐煎肉则只能用二刀,不能用五花肉,尽量瘦一点。回锅肉的做法比盐煎肉的做法要复杂一些,至于口感,回锅肉咸香,比较油腻,口感较肥;盐煎肉豉香,不会油腻,口感较瘦。
正宗的回锅肉,应选用皮薄膘厚、肥瘦相连的猪后腿座臀肉(俗称二刀肉),肥三成瘦二成,肥肉的厚度约两指余。由于这部分肉质细嫩,肥瘦相间适宜,爆炒时方能易于卷曲成“窝状”。当然选用精五花肉也可以的,只是不易爆炒起“灯盏窝”。
做一份正宗的回锅肉,应选用皮薄膘厚、肥瘦相连的猪臀肉,肥三成瘦二成,肥肉宽度约两指余,瘦肉一指的二刀肉。其肉质细嫩,肥瘦相间适宜,爆炒时易于卷曲成窝状。盐煎肉,全称叫生爆盐煎肉,其与回锅肉在选料、调味、烹炒及风味上大相径庭。盐煎肉用去皮猪后腿肉或去皮前夹五花肉;烹炒不“回锅”,而是将去皮猪肉切片,直接下锅加川盐爆炒,故叫“生爆、盐煎”;调味用剁细的郫县豆瓣、豆豉,不用甜面酱和酱油;配料也可加青椒或蒜苗爆炒,最后烹点料酒,其成菜色泽红润,滋味香浓,咸鲜微辣,滋香可口。
回锅肉在川渝地区确实是一道家常菜,普及到每家每户至少都有一人会做此菜。因为每个人喜好不一样有的喜欢用坐墩肉,有的喜欢用五花肉,不过这都不伤大雅。不过最好不要选过瘦的肉,可以适当选肥一点的。瘦一些的肉可以做另一道经典川菜——盐煎肉。虽然在肉质选材上没太多的要求,但是在烹饪制作时有几点注意事项。比如煮肉、豆瓣、酱油、白糖等这些调料不能少。
选材,回锅肉可用五花肉、前夹肉、腿肉;盐煎肉只能用头刀、二刀座墩肉。调味品,回锅肉用豆办、甜酱、咸红酱油等;盐煎肉用豆办、盐、豆豉等。原料的初步处理,回锅肉要用水煮至去红断生,耍带皮;盐煎肉是去皮生切成片。四是成菜风味特点区别,回锅肉是醇香味美,红绿相衬,用于随饭。盐煎肉是干香化渣,红绿相映,酒饭均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