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欧包是欧洲多地自古以来的主食,特点是大!动不动一个面包就一千克以上厚!皮通常很厚,有的还敲起来梆梆硬味道朴实,只有原料的麦香味和发酵烤制产生的香味口感有嚼劲,外皮脆硬,内心软韧。
对于国人来说可能第一次吃会不太能接受,尤其是空口吃,参考哈尔滨大列巴,吃过的都懂的当然了欧包也有很多品种,并不都这样现在中国市场上售卖的绝大多数面包,实际上属于日式面包。
最早是日本人学着西方的生活方式做的面包,由于亚洲人本就不把面包当主食,不习惯欧包原本的朴素口味和粗犷口感,日本人就将其改良,不做那些又大又硬的传统欧包,而是在面粉和酵母的基础原料之上,额外加入油、糖、鸡蛋、牛奶等原料,做成既可以当主食,也可以当零食的各种花式面包品种,更容易被日本人民接受。后来,这种形式不仅风靡日本,经过长期发展自成一派,还传遍中日韩,也导致大部分中国人从小接触到的,都是日式面包。
这么说吧,你拿一个乡村黑麦面包,没切的,打它一拳,你手肯定疼,而面包不一定有事,再照着北海道吐司打一拳,都不用太用力,一拳绝对妥妥的塌了。
现在全球文化沟通加深了,吃惯了日式面包的我们又逐渐开始向往欧包的本色,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又出现了许多返璞归真的 “欧包店”,其中不乏许多打着欧包旗号做软欧的,软欧也不算真正的欧包,软欧也是根据亚洲人口味改良的,也加了糖油芝士等料,和真正的主食欧包依然相去甚远。
真正的欧包在西方的定位应该等同于我国北方的馒头,区别只在于一个是烤出来的,另一个是蒸出来的,它们是主食而非美食。
我们吃惯了日式面包,再去啃馒头这一层面的欧式食品,感觉怎么会好呢?
包括软欧在内,其实它也不是欧洲食品,只不过被我们亚洲人起了一个暗示它从属于欧洲食品的名字而已。真正的欧包,它就仅仅只是欧包而已,不分软硬,是我们硬把人家正宗的欧包起了一个硬欧包的名字,又给自己弄了一个软欧包出来
欧包的定位是主食,国包的定位是甜点,不过我更喜欢国产面包,特别是东北的老式面包,外形像大列巴的缩小版,不过更松软,是甜的,咬在嘴里说不出的舒服,开始是松软,后来变得弹牙
因为西方的面包很多是作为主食的,而且口感比较粗糙、味道略重,不合东亚人的口味。我们现在吃的很多面包是港台式或者日本式的,已经针对东方人的口味改良了。
当年第一次吃法棍就爱上那纯朴的麦香 脆脆的口感,因为法棍 硬欧类不好买 一头坠就入了烘焙坑,自己动手满足需求。
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法棍是那么多面包里最接近欧式面包,不像其他面包软绵绵的,多油多糖,很有嚼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