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有多重要?那是在用绳命吃麻酱~小时候(我70后)粮油凭票购买的时候,麻酱是最短缺的,有票有钱更要下手快!拌面,烙饼,蒸花卷,吃火锅。。。简直是老干妈的节奏,都魔怔了。还有关键的一点:那个缺油的时代,炒菜都舍不得放油,麻酱那是自带香油的大神,花一份钱买两样东西。所以说,麻酱那是很多北京人打小就存在的记忆,怎么也抹不掉。
在北京人眼里,最瞧不上的就是海底捞的麻酱,稀得跟麻酱汤一样,如果可以,他们愿意自带一瓶六必居,这是他们匆忙时最便捷的选择,认准老字号,是对北京舌头的尊重,这是底线。但如果你问北京土著,你们都买六必居么?他们会说:“稍微讲究的都会去菜市场买现磨的,那个香!”他们认准楼下菜场里正在工作的石磨作坊,看着老板把白芝麻倒进去。北京人不精明,但他们厚道不掺假,认准那股弥散着整个菜市场的芝麻香。
在南方上学,不管是麻辣烫麻辣香锅火锅串串香都不流行蘸麻酱,馆子里也少有。提起麻酱,可能对方第一反应是“怎么了三缺一?”结果有一天去一家新开的麻辣烫店探店,在调料处惊喜的发现了一桶麻酱,大喜过望,赶忙喜滋滋地杳起一勺浇在碗里,心说这次可好了,吃着对味儿,以后常来。结果第一口就发现,是花生酱。果然还是爱吃甜口的南方人 ,并不是北京人. JPG,抢答。
从发音上,你就能听出他们对芝麻酱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深入骨髓的、至高无上的、绝非那些街边小吃可以比的。就像陈晓卿在节目《圆桌派》中所说:“北京人说东西好与坏,在食物上就分得特别清楚,比如驴打滚儿,比如豆汁儿,儿化音的都是比较糟的,但是你说芝麻酱,没有儿话音,这表示郑重!”
麻酱啊…涮羊肉必备…没有麻酱真的浑身不舒服,就觉得吃的不是涮肉一样,对于火锅也是同理…只吃麻酱碟。麻酱+香油+花生碎+耗油+腐乳汁+辣椒油。世界美味!
刚去北京的时候买麻辣烫,结果没汤,还问我要不要麻酱(将),作为一个爱打麻将的湖北人,心里美滋滋,吃个串串还送一副麻将,哈哈哈。赶紧说:要啊!然后……给我舀了一勺麻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