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其实喜欢吃苦瓜的人肯定不是奔着单纯苦味去的,而是除了苦,还能吃得出其他美妙的味道,这绝对是一个吃货的福分。放一个菜谱,我觉得这样处理,苦瓜的苦味降低,风味不减。记得以前在家的时候,我和父亲都不爱吃苦瓜,母亲就会想办法把苦瓜籽去掉后,还要仔细的把苦瓜里面那层贴着瓜肉的白瓤掏干净,切得极薄,用盐渍一下,再挤掉被盐逼出来的苦汁。这样炒出来的苦瓜,苦味至少降了一半。 苦瓜肉丝最好风味的时候绝对不是刚端上桌那会儿,“趁热吃”是不适合它的。最好的温度是在夏夜,十点左右,偷偷舀半碗锅里剩下米饭,夹上几筷子苦瓜肉丝盖在上面,那时候饭菜的热气已经完全消散,但又不至于太凉。把就近的饭菜拨弄一下,一口接着一口。由于温度下降,米饭硬度增加,你便会在咽下之前不自觉的多嚼几口,这样一来,就能轻易尝到麦芽糖,一种甜丝丝的滋味,苦味倒是变得若有若无起来,真香。
广东人不叫“苦瓜”,叫“凉瓜”。对于苦瓜的这种特殊的味道也不愿称之为“苦”,反而称之为“甘”!刚到广东的时候真的不习惯,也会有这样的疑问。但吃的多了,就发现这种特殊的味觉,与喝茶类似,一开始是微苦,然后咽部有回甘。再加上有“去火”这样的功效所带来的心理暗示,甚至觉得哥吃的不是苦瓜,是...(请自由发挥)如此这般才领略到苦瓜的魅力,也对“甘”这个字有了一点粗浅的理解。苦味的食品在广东还有很多,凉茶、凉粉(粤式)、甚至还有一种螺是竟也是苦的。觉得苦瓜很苦的人,有可能是处理不当。炒之前过一下水(北方叫焯一下),就好很多了。
记得小时候很讨厌吃苦瓜,觉得怎么会有这么难吃的东西,居然还是道菜。那时候父母啊外公啊就一直说,这东西对身体可好了,并且大口大口的吃给我看,渐渐的我就把这玩意儿跟“好”联系起来,于是也就不觉得难吃了,在国外的时候,总喜欢点这道菜,可惜小伙伴们大概小时候没有受过这种潜意识修正的训练,所以都阻止我点。所以吃这道菜的时候,我都很寂寞,不过还是很好吃呀。
小时候并不喜欢吃,可爷爷每次都会让我们吃下去,一句话常挂在他的嘴上:苦瓜啊再苦都没有以前的生活苦。那时不解,后来知道的多点了,苦瓜也吃习惯了。作为几十年前被打倒的小地主,苦瓜对爷爷他们来说,是美味的甜点。苦,慢慢从舌尖扩散到舌根;然后随着苦瓜被吞下去,一股甘甘的味道渐渐起来,充溢着整个口腔。苦并不是苦瓜唯一的味道。
苦瓜有一种“不传己苦与他物”的品质,就是与任何菜如鱼、肉等同炒同煮,绝不会把苦味传给对方,所以有人说苦瓜“有君子之德,有君子之功”,誉之为“君子菜”。苦瓜有种特别的滋味,大学食堂夏天必备的就是苦瓜炒蛋,不知怎的吃起来有种清甜之感,苦味只在舌尖还没蔓延就消散了。
个人口味问题。我就特别喜欢吃,而且越苦越爱吃。酸甜苦辣只是中性形容词,很少人会问为什么这么甜这么酸这么辣还会有人吃,因为大部分人不觉得这几种味道是“不好的”。同理,只是你不喜欢苦而已,所以有这种疑问。但味道本身,其实只有喜好,喜欢的人,喜欢,不喜欢的人,厌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