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吃过的呷哺呷哺里面,每一家都是非常火,没有遇到饭点儿不等位的。其实就我个人的消费水品来说,呷哺呷哺并非价格低廉,二十多块钱一小盘肉,还有每个人必会付的锅底与小料费用5-7元,都比同类型的吧台火锅店价格要高,但是大多时候,别家的同类型火锅店都异常冷清。
产品新鲜、种类丰富:海芝宝、年糕、鱼卷、火锅水晶包、还有一种里面带奶香土豆泥的肉丸子,很好吃但是一直不知道叫什么。还有冬阴功的锅底,这些都是非常区分于其他火锅店的产品,味道也很独特。呷哺呷哺还经常在产品上推陈出新,并作出地域区分。
吃过北京、武汉、济南的呷哺,还是感觉北京好吃,因为吃呷哺吃的酱料,那个袋装的酱料好吃,别的地方……真心感觉没啥。北京那个袋装酱料是大兴生产保质期才三天左右。所以我吃呷哺吃的酱啊。然后以前有个蔓越莓饮料,现在没有了那个也好喝。
我能在任何一家呷哺呷哺吃到同样味道的东西。中餐的标准化是很难做的,先不说原料产地与配送带来的差异,就是每个最棒的厨师都很难保证做每道菜肴的时候心情一致,即使比较美味、能保持水准的中餐厅,一旦开了连锁,很容易出现味道上的差别。
服务标准化,一个客人坐下来了,首先要问锅底上小料,提供餐具、餐巾、点餐,这些都是流程性质,需要规范的。有一次快闭店的时候去吃呷哺呷哺,正巧听到他们在开会,店长居然连顾客问新品菜肴怎么样的时候如何回答,都做了标准的规范。
主题活动。这个虽然我认为不是主要的但是呷哺的活动还是比较接地气,比方和招行的活动,最不靠谱的就是2013年情人节活动了。其次就是和APP联手的折扣活动,比较有意思并且减低食客等餐焦虑的就是数度游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