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或者说北方的农村现在依然存在着这种没暖气的现象。以前平房居多,主要的取暖方式就是炉子和热炕。所以以前有一些特别有趣的记忆。上学的时候住校,到了冬天的某一个周末,全宿舍人出动,去往宿舍运送炭,而这个是有定额的,一个宿舍多少,一个班级多少。冬天靠近炉子的地方是最受欢迎的,一到下课,不上厕所的同学围坐在一起聊天烤火。冬天在宿舍,我们有时候晚上不打饭,从家里拿点儿肉,拿点儿米,用瓷缸子熬粥喝,煮挂面吃。在家的时候就烤红薯和土豆吃,我们那儿一般不种红薯,所以烤土豆常有,烤红薯不常有,就点儿咸菜,觉得非常美味。
对于小孩子来说,烤火除了可以取暖,最大的乐趣就是还能自己制作一些冬天的零食,其中烤玉米和烤红薯是大多数小孩冬天里的最爱。记得小时候在烤火的同时,总爱在旁边放上一两个玉米和红薯,虽然一不小心就会糊掉一大半,可最后还是会吃的津津有味。在我看来,一边吃着自备的温暖食物,一边听着大人们聊天拉家常,就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不仅如此,到了冬天,农村娃就连做作业也是坐在火堆旁边,高凳子和矮凳子一搭配,就是一个简易的书桌,孩子们可以一边做作业,一边还能帮大人看着火堆上的炕花生。
作为一个在农村生活和长大的北方孩子,对于冬天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烤火的情景。农村的冬天总是格外寒冷,别说出门了,就是在家离开了火堆就会冻得人直跺脚,大多数农村家庭既没有空调和暖气,用电暖又实在太费钱,于是就地生火成了农村人唯一的取暖方式。
拿我小时候来说是有暖气的,但是有的人家也舍不得点,通过烧炕来抵御寒冷,有的人家到快过年了点个十天半个月的,有的人家舍得用煤屋子里就烧的特别暖和。以前的窗户密封性不好,都在外边钉塑料布,在老人们点个火盆的也有,还有把土炉子通着炕的,等等。
蜂窝煤炉子,能做饭能取暖很好用就是不安全,用不好容易煤气中毒!我爹比较手巧,把火炕改良了,不再是靠烟余热取暖,而是用软管通水,代替了烟道。火炉子加热,水循环带来热量!跟后来土暖气一个原理!后来就是有了三不误采暖炉,暖和方便安全。
集中供暖发明方面,之前北方都是农村自己烧秸秆来取暖,城市都是自己烧煤,然后取暖。其实在没有集中供暖之前,大家也同样度过了寒冬,只不过那个时候没有现在那么方便,冬天要穿很多的衣服来保证了身体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