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是根据血糖中糖分的含量和胃的状况来决定的。这么说,血糖中糖分含量不足,就会给大脑需要糖的信号,这个时候胃里没有食物,相对的胃酸含量就会增加,这个刺激就给了大脑一个信号,这被识别为饿,控制这个饿就需要吃点什么。我们人的身体机能是每8个小时就会有所变化的。一般而言,4点到12点,身体的排泄机能比较强;12点到20点,消化食物的机能比较强;而20点到4点,吸收已经消化的营养成分比较强,聚集代谢物、毒素的机能比较强。一般而言,4点到12点,人至少有一次进食,12点到20点,有一到两次进食,而20点到4点一般没有进食或最多一次进食。进食少,吸收强,自然而然半夜就会有饿的感觉。
被饿醒,通常是因为吃得快、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晚饭吃得过早等原因。其实,不仅仅是夜晚,饱还是饿是由血液中葡萄糖和体内脂肪分解的游离脂肪酸浓度来决定的。判定饱还是饿是有位于间脑的视丘下部决定的。我们通常在活动中消耗能量,这个能量是由储存在身体中的脂肪分解而获得的。这个分解所生成的就是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在血液中增加,当传到摄食中枢神经中,就会产生饿的感觉,会促使能量的补给。在早中晚餐之间的时间,我们会感到饿,就是多余的体脂脂肪在燃烧。因此,在感觉肚子很饿的状态下20分钟左右,脂肪酸就会被作为能量使用,这个时候也就不会饿了。
就个人而言,一般情况下,晚上吃饭越多(相对饭量),半夜被饿醒的概率越大。半夜饿醒,肚子一直叫唤,宿舍还没吃的,只能喝水,可是喝水以后又怕去厕所(毕竟厕所还得出去楼道里,一个人害怕。)所以,饿醒的时候,除了饥饿,还有满满的气愤和纠结。
肚子饿本身就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没东西吃就更难受了,满脑子都是好吃的东西,我自己饿就会逛淘宝买零食,满足一下欲望,虽然是一两天才能到货,所以要自备一些零食放家里,不能亏待了自己的胃。
“抓住她,抓住她,她偷了我的馒头”场景是在很古老的街上,自己穿的破破烂烂,乞丐一样的感觉,手里拿着一块面包还是什么的舍命的跑,后面一群人穷追不舍……忽然就醒了,天,这饿的。
以前有段日子想省钱,晚饭只吃一点面包,正是高三的时候,晚上自习消耗大,压力也大。睡下的时候就有点肚子空空的了,半夜真的被饿醒过,那种感觉,当时觉得那就是一种煎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