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金庸传你就知道,他出自书香门第,从小就喜欢读书。查家是名门望族,特别重视孩子们的教育,历代当官的人也很多,而且都是好官。从朱元璋到严嵩,查家祖先都得罪过,这种不畏强权的侠骨柔情是祖上传下来的。金庸他爷爷是光绪年间的进士,知县,也是一个勤政为民的好官,为了保护当地百姓不被洋人欺负,辞官回家。金庸的母亲是徐志摩的姑姑,而徐家也是当地望族和首富。金庸表兄蒋复璁,是民国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先生之侄,时任中央图书馆馆长。金庸的堂兄查良鉴,当时是上海市法院院长,同时还兼任着东吴大学的教授。可以说,在查家的家族史上,一堆翰林院、徐志摩这个档次的才子,记载的是整个明清以及民国时代的回忆,这种家族的历史底蕴是无敌的。所以,他的史学功底可不是吹的,除了自己研究和读书,还有很多切身体会和历史传承,否则也写不出那些荡气回肠的小说。他的好多作品都有自己家族的影子。金庸八岁时徐志摩就死了,第一部《书剑恩仇录》的陈家洛就有徐志摩的影子,写的也是家乡的景色和传说。金庸的爷爷爱给孙子们讲岳飞的故事,金庸十三岁时日本侵华,母亲在逃难中死了,所以《射雕英雄传》中才有那种对靖康之耻的生动描写。《连城诀》里的狄云也是写的他爷爷家的长工,那个长工被恶人抢了未婚妻子诬陷入狱气死老母亲,很惨很惨,但被他爷爷救了。《笑傲江湖》中令狐冲被扫地出门,岳不群是伪君子,也来自于自己被大学开除的经历。金庸小说中,不论是憨厚老实的郭靖,还是快意恩仇的杨过,是忠肝义胆的萧峰,还是优柔寡断的张无忌,这些形形色色的男子都心怀家国,心怀百姓。萧峰甚至为了民族大义,天下太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些其实都是查氏家族性格的写照。所以,金庸的整个家族其实就是一部很厚重的历史,他稍微学学,也就造诣非凡了。
金庸本人可能在学术研究上水平不够深入。
但是,他是横跨两个时代的人,横跨两种社会制度的人。
像金庸这样如此了解人情人性,如此了解中国社会,即便是放在整个中国的领域里面也不会超过100个人。
所谓的研究历史啊,如果不通人心,不明世事,基本上成就都不会太高的。
历史学从来不是象牙塔上的学问。
很多历史科班生,认为研究历史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关起门来死读书,读非常多的书,这都是脑袋有洞。
不客气的说,这类人的书活该一辈子没人看。
最后,要想批评别人之前,最好请一定要先问自己三句话——
我算是一个什么东西,也配批评别人。
我算是一个什么东西,也配批评别人。
我算是一个什么东西,也配批评别人。
金庸史学只是业余爱好者,他不是史学家!
有那种杂耍艺人,可以把足球耍得非常溜,可是他能上足球场吗,金庸的史学当作如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