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童年都是一样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其实很多时候,同一种程度的幸福和痛苦,我们往往会对痛苦的过往记忆更深,这是因为一种本能,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科学上说它是一种感受记忆。目的是潜意识里对于痛苦不想再去经历,是想要尽量得去回避。我们的童年时代相比现在存在巨大差距,但童年在绝大多数人的心里面却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所以,我们长大后喜欢回忆的那个快乐的童年不是由物质水平来决定的。
所有的童年在成年时回想起来都是美丽的,少年时,你为了一块饼干跟哥哥打闹,而成年后当你嫂嫂为了一点小事为难你的时候,你为了你的哥哥现在妥协,你会回忆原来童年里才能肆无忌惮的放肆,少年时,你喜欢一个扎着两个小辫的小女孩你敢去扯她的小辫,而成年后,当你喜欢的女孩出现时,你却开始思考自己能不能给她想要的幸福,而错过了很多美好的爱情,当所有的一切发生在成年的世界时,你才突然回头发现 原来最好的你都在童年里。
受一种人文情感的影响。在我们的认知里,我们往往觉得乱世之中,方出英雄。举个例子,一个人出自于一个暴乱不堪的家庭,经过自己的努力他成功了,这个时候我们会觉得他真得特别优秀。同样的成功放到另一个来自蜜糖家庭的人,这个时候大家可能觉得他取得现在的成就是应该的,他没有前者那么努力,我们会不自觉得忽视他自身的付出。
我们觉得童年快乐,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大人为我们创造的一个保护壳里。童年时我们看的听得都有童话故事的结局、爸爸妈妈总是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或者谈论生活的拮据、你打碎邻居的玻璃,父母会出面替你解决。大人们帮我们屏蔽了太多成人世界的那些丑陋的、阴暗的、少儿不宜的、所有不希望我们接触的东西。
我们回忆童年,更像是在成年后经过生活的压力、现实的残酷、人情的冷暖、选择和责任后,对成人的现实的不满和逃离。相比于少数不愿回忆童年的人,或许我们应该庆幸。
那个时候穷、但是过年可以分享、吃好吃的、玩好玩的、简单而快乐并且有盼头,现在环境好了,长辈们渐渐离去、感觉年味都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