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说起她上一年级的儿子,动不动让“抱抱”。说“可烦人的了,那么大了还抱抱?!”她跟儿子开玩笑:你长大娶媳妇了我还抱抱?!丢不丢人啊?!……
很多家长都是有这样的经历吧?
想起女儿四、五岁的时候,分床睡。偶尔她会跑到大人床上,非得“妈妈搂着”,好像妈妈“搂着睡”是最大的幸福。而父母们基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又必须让孩子在自己的房间睡。有一天很晚了,我赶她回自己房间,最后不胜其烦让她滚。
她从我床上爬起来,气呼呼回自己房间,在卧室门口说了句:哼!等我长大了,你想搂我(睡觉)我都不让你搂!”
果不其然,现在的她已经15岁,长大了。偶尔,我试探着、贱兮兮地说“今晚搂你睡吧?”十次有九次她会回复:去!去!去!
一如十年前我赶她回自己房间的那个夜晚,她说“等我长大了……”
我们这代人鲜有人记得跟自己的父母有什么亲昵的举动吧?我从来不记得父母(拥)抱过自己,这么说肯定不对,谁小时候没被父母抱过呢?!只是没有记忆而已。父母年纪大了,也有脆弱的时候,有心做出拥抱父母的举办也似乎很难为情。
庄老师是一家很优秀的幼教机构的创始人,有一次无意跟她聊起关于“拥抱”的话题。她创办的幼儿园里,老师每天早上见面问好、拥抱是很自然的事儿,早上老师欢迎每个孩子的方式是——拥抱。当她意识到从来没拥抱过父母,有一天就下了很大的决心、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家,内心演绎了很多的场景和对白,只为表现得很自然。她象个小孩子似的抱了抱在厨房做饭的妈妈,又抱了抱在客户看电视的爸爸,发现父母并没有想象中的扭捏和不自然……庄老师说她年逾古稀的父亲“很享受的样子”。
我至今还记得她聊起拥抱父母这件事的神态。
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历来含蓄,不象西
方人,亲吻、拥抱是很自然的事儿。我们在公众面前肢体的亲昵举动似乎只局限在母子、父子间,且在孩子小时候;孩子稍大“索抱”,便觉得不正常;至于情侣间、亲密关系的亲昵是另一回事了,在公众场合的搂搂抱抱会被侧目、会使好事者心生“乡亲们闭眼吧!”的念想。所以,很想说的是:孩子让抱抱,就拥抱他(她)吧!停下手头(我们认为)的事情,认真的拥抱一下孩子。
他(她)可能是玩得累了,让妈妈抱抱歇息一下;他(她)可能是受了什么委曲,需要妈妈怀抱的温暖得以慰藉; 或者,他(她)潜意识里有一种不安全感,需要确定妈妈是爱他(她)的……
趁孩子还小,趁他(她)还未长大,趁他(她)还肯让你“抱抱”,就拥抱吧!再不拥抱,就晚了。
目光炯炯聊职场,内心温暖谈人生 【丁是丁】ID:dsd555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