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多说一些生活上的趣事,少谈分数。当年我和父母沟通这一块就和平时没什么变化,谈谈体育赛事,谈谈学校里发生的变化,说一说最近想吃什么。我考前,一天看一部电影,还把《舌尖上的中国》看完了,每天中午吃饭看《新闻30分》和《中国新闻》。考前不要草木皆兵,和平时一样就行了。
作为一个已经过来的人来说,高三其实不需要调整心态吧,该怎么想就怎么想,往往想调整就越不容易平静。不如按照规律 以前怎么敢现在怎么干,现在还想提高说句实话很难了,毕竟只有100天了吧。所以啊,烦闷的时候也放松一下,和同学闹一闹,讲讲话,看些作文素材之类的。
看自己整理的错题本,如果没有错题本,把以前做过的卷子,练习册找出来,只看自己做错的题。回归课本,看课本,大字部分重点部分仔仔细细看一遍,看定义,看书上的图,看细节。放松,作息规律,不要想别的,只想着看书看错题就好。
高考前更注重劳逸结合,我有午休习惯,几乎没人熬夜,而且基本都在晚上11点前入睡,同时我都会保留一定的时间,维系包括听音乐、看小说、运动等课余爱好。在学习安排上,我也不是“做题狂人”。
父母带我去打了羽毛球。“他们告诉我,不用看书,什么都不要想。”当时我真的很紧张,打球让我放松不少。就连在备战高考的日子里,我还在看法网等体育赛事。
这是正常现象,当初我也焦虑,甚至以为自己自己要去读三本了。最后考了个普通的一本。实力已经定了,焦不焦虑结果都差不太多。实力比心态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