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语言这个东西是“很苍白的”,一句话不管说的多好听可实质上效果并没有很大,能兑现承诺的才被人们认可,也就是说完全没有约束力。还有,它的弹性也是非常大的,标准不同,情况各异,自然感觉也就不同。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心情,他们都需要说不同的话。
语气和语调是最明显的,很容易让人从里面判断出对一个人的感情。比如一个男生对一个女生说,你怎么那么任性啊!如果是笑着说,柔声细语的,那么问题自然不大,多少还有点宠溺的意思。别人从这句话里面所能听出的感情也非常和善。但是同样的话,同样的人,你换个语气,换成特别烦躁的,或者是稍微大一点声音,加重一点语气,那么这些都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猜忌,给人的感觉也像是抱怨,含怒的。
说话其实是一个很艺术的事情,里面的含量相当的有料,稍有不慎,你就会落得个粉身碎骨。因为人们的思考都是单一的,他并不习惯站在你的角度去思考,去思考种种。
还有,情绪会暴露一个人的真实想法,不管你说的是不是气话,或多或少的都会掺杂这你自己长期以来的看法。那么,一旦在这种情绪下暴露出来,很容易就被别人信以为真。大家很相信情绪的检测力,这个时候你不理智,那就是真实的,不管对不对,大家都这么认为。
所以说啊,和人说话,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需要思索再三,考虑自己说话时候的语气,语调,身份,关系,时间场合等等等等。只有这样想的全面了,才不容易出现大的错误。
这其实和自己个人的性格有关系,而有的人天生自卑,看待问题都非常悲观,就算别人不是这个意思,他总觉得别人在看不起他,讽刺他什么的。有一个现象大家应该知道,就是当你觉得周围的人不喜欢你的时候,周围的人就真的开始都不喜欢你了。这其实是一个心理暗示的作用,积极心理暗示可以让人变得更积极,而消极的心理暗示也会让人越来越消极。所以有的人觉得你对他不怀好意,那么你说的话一变换语气,也会让对方觉得你对怀有不好的意思。
在生活中,我们自己其实也是有这种情况的,总觉得有那么一个人对自己有意见,说话做事都针对自己。相反的,也会有人觉得你有的时候说话、做事是在针对他,即使你有的时候只是想要开个玩笑,根本没有那个意思,结果就莫名其妙被认为你是在讽刺他。这种情况下,你再解释人家也只会觉得你的解释很苍白,不会对解除对方的疑虑有任何帮助。这种时候,你就需要记住以后对这个人说话要小心一点,尽量避免不要和他开玩笑,尽量不要让对方有更深的误解。
除了有对方的因素,但是有的时候,也要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是不是有的时候真的自己的语气有问题?有的人就是天生喜欢开玩笑,并且不分时间地点人物,这样的人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有的时候开玩笑也要分关系的亲疏远近,还要看对方是什么人,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开得起玩笑的。既然有的人开不起玩笑,那你也不要可以去招惹他。
我个人感觉并不是与些话因为不同语气不同语调,别人就感觉你在讽刺他,而是很多人都是这样。
因为性格因素,我经常会和别人争论一些东西,说是性格缺陷也好,还是争强好胜也罢。更多的时候因为自己激动的时候,声音会变大,或者说改变了自己说话的语气语调,就让人觉得我在生气,再发脾气,冲着她发火,,然后她变得更生气,我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一个脾气暴躁,争强好胜的人了。即使有些时候,得到太多的批评和职责,每每告诫自己不要激动,声音不要太大,这样情况就不会变得像之前那样坏了。令人无可奈何的是,即使你平静的说着你的理由,那个人又会说你太过平静,态度不好,太过平静也成为了一种错。
其实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我们语文没学好吧,事实上语文课老师让我们学过这些,不过我们并没有注意到,或者说重视,同一句话,我们只要加上不同的符号就有了不同的意思。我们可以举个例子;
有些话因为不同的语气不同语调,别人就感觉你在讽刺他。
有些话因为不同的语气不同语调,别人就感觉你在讽刺他?
以上两句话,没有任何不同,只是符号不同,意思就截然不同。所以当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有争端的时候,有必要明智一点,不要因为语气和语调而让别人误解自己,伤害自己。因为你并不是那个意思,即使他不想听,也要解释清楚,因为你不应该被误解。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他对事情的想法理解不太一样,会导致误解别人的意思,别跟这种人一般见识,说白了就是有点自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