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做最重要的事
把最重要的事排在每天工作清单的前面,用最旺盛的精力来攻克它。做完最重要的事之后,你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心态上也会放松些,再做后面的事情也有了平和、愉悦的心态。
建议每天晚上入睡前或早上通勤的路上来规划新一天的日程。
2.一定的仪式感
有句话说,要想做好事情,先要有个做好事情的样子。也就是说,通过仪式感给自己心理暗示。
比如你要写文章,就先假设自己是个作家,把你的书桌收拾干净,把乱七八糟的杂志、零食、能把玩的小玩意儿等收起来,把顺手的文具和纸张放在手边。
比如你要做试卷,就先假设你是个学霸,想一想学霸做题都是什么样的?不会做5分钟休息一次吧?不会边做题边听歌吧?不会做一道题刷一下手机吧?好像学霸
都是头也不抬地刷刷刷,那你也先试着沉得住气。
3.合理安排时间
有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比如番茄钟什么的,都是把时间间隔成一段一段,在这个不长的区间里什么都不想,保持高度注意力,等到点了再休息。你也可以在特别专注的一段时间后给自己一点奖励。这个区间取得的成果是次要的,多次保持专注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是更重要的。
4.障碍隔离法
大学的时候上自习各种想玩手机,各种控制不住,后来索性把手机放在宿舍不带到自习室。我舍友更厉害,直接换了个超级低端的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那种。听说在考研党里这个机型很受欢迎。
第一、做某事之前,你得给自己设置一个目标和截止日期。当你知道做一件事的意义和目的所在,你就会为这件事付出注意力,才会愿意把资源和精力投放在做某事上面。比如你今天要看完一本书,那么你就要规划好今天时间的具体阅读计划,根据今天的空闲时间和阅读速度妥善安排好时间。越是安排的细致,你就能越专注的去做事。如果没有计划安排,那么假如有其他杂事没做完,那么就会分散你的注意力。
第二、你得把目标任务难度控制在合理水平。太容易的目标任务,会让人感到没压力,从而很容易分心。而太难的目标,会让人感到吃力,失去兴趣,从而分心。就比如阅读轻松小说的时候,很快就能看完,而看艰深晦涩的哲学书的时候,就觉得看天一样看不下去。
第三、做事的时候,要选择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比如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就不要在闹市区去阅读,那里太吵了,很难集中注意力到书本中去,人的心情也会感到烦躁和压抑,影响学习效率。
第四、在做事的时候,也需要有好的同伴环境,它可以保证你在做某事的过程中,受到同侪的监督和正面影响。比如你去图书馆阅读或者说跟爱阅读的伙伴们一起阅读,就很容易受到他们专心致志的阅读气氛的感染,从而不知不觉间就受到环境的影响,变得专心起来。
第一:只做一件事情,很多人做事情的时候,总是想要看看手机,刷刷微博什么的,心思肯定集中不了,所以在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只做这一件事情,不要做别的。
第二: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内做完,假如说一件事情,半个小时就可以做完了,可是你因为中间和别人说笑,用了两个小时才做完,你说自己不专注,所以你做事情的时候,给自己规定一个自己完成这件事情的时间,时间刚刚好,不多一点,这样你就可以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件事情上了,就不会因为分心而专注不起来了!
第三:在适宜的时间做事情,专注做事情也是需要看时间的,总不能说你在晚上十二点的时候,自己快要瞌睡死的时候,你去写作业,那样又瞌睡,又不想写作业,能专注起来就真的怪了!所以你要在自己精力最充沛的时候,专注做事情,在适宜的时间专注起来!
第四:在做事情之前,告诉自己,自己可以的!然后认真对待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绝对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给自己营造一个安静的氛围,给自己一点动力。
我觉得给自己一个动力很重要,你想要专注的做一件事,肯定是为了想尽快的把这件事做完。那么你可以想把这些事做完了之后,你还可以干什么?我大学的时候写论文,一开始一段时间真的是每天绞尽脑汁,只能想出那么一两行字,后来我就想,我要赶快把论文写完,这样我就可以出去旅游了,而且我还回去办个护照,之后就有了动力。一个星期不到就把论文的初稿给完成了。
当然当你有了动力之后,你还需要给自己营造很好的氛围,比如跟你和大家一起在写论文的时候,你就会感觉特别的踏实安心,或者你可以自己去图书馆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着。
当然要学会调节自己,心静不下来的时候,就先让自己放松一会儿,然后再继续做,不要在浮躁的时候去做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