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工科,当时我特别想再辅修一个经济或管理类的学位,但考虑到学费和家里的经济情况,最后还是放弃了。现在我开始有点后悔,其实当时向亲戚借一下就可以了,我毕业后的两个月工资就够了。也许一个学位证没有那么重要,但通过上经管类的课程,将使我的视野更加开阔,对我思想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些是我在工作以后很长时间内都学不到的。所以,现在我特别注重投资自己,时刻保持学习。我也特别叮嘱我上大学的弟弟,一定不能因为钱的问题而局限自己,局限自己的思维,如果他有什么想干的事情,我会全力相助。所以,在上大学的时候,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花费一定不能含糊,但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还是非常好的。
我家经济不好,就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父母对我的经济有明确限制,年初一次性给22000,加上压岁钱自理,以上就是我一年里可以从爸妈那里支领到的全部金额,我是年初一次性拿钱的,学费可以9月份交,所以理财还是有几分余地的, 我想说,除非是经济类专业或特别擅长的,我不推荐在大学炒股。去年拿了我妈不用的账户炒了一段时间,收益25%的样子。 但是我感觉不值得,所以我觉得自己以后无志于此,还是不要投入过多精力在这上面了。
我个人建议,大学的时候对自己的财务有个了解,不要大手大脚,不要苛刻自己,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投资自己是要去学一些东西,对金融感兴趣,就去学金融类的东西,比如看书,比如公开课;想写作,就去学一些编剧类的技巧,多看书,总不会浪费你时间的,这些东西都会化成你的血肉;努力提升自己,兴趣所在的话,学剪辑、编程、画图、设计都是很有裨益的事,哪怕去学文哲,你也会令自己的精神提升一个境界。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依然各种想办法省钱,所有课本基本都是二手的,借不到就各个大学的二手书店去淘。同时也特别鄙视花钱比较大手大脚的人。不过现在大三了,我的金钱观和时间观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除了“不去洗衣房”的习惯没有变意外,其它方面都开始“大手大脚”。因为很多种要的东西都是“大手大脚”才能买来的,或者叫“投资”来的。
大学生应该善于花钱,每个月生活费就那么多,更应该懂得怎么处理这些钱,让他花的有价值。这算是一种理财。父母给了你这些钱,就不会想着这钱还会剩下多少,你存的钱对于他们也不会有多大的好处,就算发生多大的事,父母依然会给你生活费。至于怎么花钱,这就要看自己了。但是有几个方向是应该要的:知识,交友,见识,眼光等。
我觉得大学不是挣钱的时候,也不是为了花钱而花钱的时候。而是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了见识,有了能力和人脉,钱自然够花的。所以别精算自己那点点渣渣钱,想吃吃,想喝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装备也不能太亏待自己。缺钱就做点项目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