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在百度问答上说过自己在这十多年来读过3000多本书,包括杂志,不包括教材和教辅。
我不知道3000本算不算多,也许算了吧,如果算的话,那我就是在炫耀了。
那我就来讲一下我的心态吧。
首先我确实是为自己读书多这件事感到那么一丝丝骄傲。因为我并不是出生于书香门第,也不是耕读之家,我认识的我的所有血亲长辈,除了我大姑是小学教师外,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几乎在我初中毕业前,家里能够找到的书基本都是中小学课本,有的时候从同学那里借来一两本作文选,我都跟宝贝似的。我不知道你们上学的时候有没有语文读本,反正我上学时是有的,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语文读本,反正我一直都看的,因为我实在没什么书可读,在十几岁的年纪,已经有了明显第二特征的我,对书籍的渴望远远超过对异性的渴望。在当时的我看来,一个爱读书的女生才是最美的。
所以我真正大批量读书,还要从高中才算数,但读过高中的都知道的,高中课业特别紧,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农村的学生来说,如不在高中拿出十分的精力来学,肯定是拼不过那些县里的同学的,更拼不过市里和省会的学生,人家的教师、教学资源都远远强于你。
就在这种情况下,我竟然把很多生活费都花在了买书上,把许多原本应当用来学习的时间都用来读书了。所以如你们所知,我最终也没考上什么好大学,广西大学而已。
你说说,我从一个原本可能上清北的人滑落到广西大学,我在清华和北大之间犹豫了好久,但最后只能遥望北大,全都是因为我把温习功课的时间拿来读书了,我再不炫耀一下自己读书多,我炫耀什么呢?
其次,我对于自己读书多这一点,倒不是我经常炫耀的,因为读书这事,只要你花的世界比别人多,只要你读书的效率比别人高,你总是可以读很多书。所以读书多其实算不了什么的。
我经常拿出来炫耀的,是自己读书比较快也比较透。如果你去翻翻我之前在百度问答上的回答,你会发现我经常在炫耀我把《孔乙己》读得有多透,把《西厢记》读得有多透。
我仔细地回忆了一下,我说自己读书多的场景其实是很少的,我也没有掉书袋的毛病,所以可能我对自己心态的描述并不具有代表性吧。
在我看来,这种喜欢炫耀自己读过多少书的人就是一种很喜欢别人对自己的崇拜,或者说他人对自己的肯定与赞许。但事实上,这些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一个人所读的书全都体现在他的为人处世上了。
我记得我曾经看过一句话,“书读多了容颜自然美丽”,我觉得真的很有哲理。连容颜这么外在的东西似乎都可以通过读书来改变,那么内心的美丽不是更容易的得到满足吗?当然这里说的容颜改变,是阅读带来的自信感。
而那些喜欢炫耀自己读了多少书的人呢,我觉得恰恰是书读的少的缘故。以前我们高中老师就老是教训我们,说一壶水摇不响,半壶水响叮当。意思就是真正有学问的都是缄默不语的,而只有那些浅陋无知段位才会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现在看来,真的是说的很有道理,那些爱炫耀的人或许就是真的没读多少书的,可偏偏要给人营造出很有学识的感觉。也是网络上的他们所说,因为没有什么,所以才会偏偏炫耀什么。
那还有一种情况,可能这些人就是真的读了很多书。但怀才就想怀孕,一时半会儿是看不出来的,可他们却急于得到人们的认可,所以最终就这样了,变成了一个爱炫耀的人。或许你是真的有才,但大家也会变得不喜欢你了。
但也不缺乏这样一种情况,这个人或许真的是读了很多书,但是,却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和吸收。所以美化不了灵魂,也改变不了容颜,只会变得日益丑陋。
炫耀,让你感到骄傲的事情你才会去炫耀。若一个人以读书多为骄傲,那一定是一个有深度的人吧。举个反例:一个人整天炫耀自己多奢侈,就很肤浅,甚至愚蠢。
浅水喧哗,静水流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