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说,明明有时代性的好嘛。你要是了解那个时代,能够代入到那个时代中去,当然不觉得情节离奇了,反而,在那样一个文学风格多样化的年代,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最贴近现实的巨著。要是说,以现在的眼光审视那时候发生的事情,你当然会觉得不符合现实,但要清楚,你现在所谓的现实是当下,不是书中描绘的那个年代的现实。再或者就是,也许在有些人看来,平凡的人不配做主角,何况一本描写平凡的世界中的平凡的人的小说呢。对此,我只能说,抱歉,主角不是王子也不是公主,主角就是一个平淡无奇的人,中国有亿万个和主角一样的人,你要是觉得读起来没劲,那就别读了吧,干嘛给自己添堵。
其实造成这种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是路遥的作品优点和缺点都太明显了,再加上阅读本来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观点各有侧重很正常。先谈优点,喜欢它的人多是从中得到了力量,这是因为路遥写的就是普罗大众在生活磋磨中精神上的成长,在面对过种种挫折后哪怕生活越来越不如意,也要咬着牙担下来苦撑着扛起自己的重担,这是很多朴素的农村人或者包括很多小市民拥有朴素的精神,值得称赞。再谈缺点,如上所说,路遥写的每一个人物是一大群人的代表,这没什么问题,但是路遥只顾写了那“一批人”,而忘了他笔下的那个人,导致每个角色都太平板化了,都不像“人”,这点就足以给他这本书的人物描写上打个不及格了。
这本书的精神是好的,但是,路遥的文笔,太粗糙了,几乎没有起承转合,很多情节都是出现得太突然,细节节奏上也把握得一塌糊涂,实在是一言难尽。另外路遥的感情描写就像一个故事大纲一样,每段恋情两个人具体的心理历程几乎没有,基本就是他或者她因为什么什么就成朋友了,然后突然来一段心理描写就爱上了,让我真的是接受不了啊。
每个人的境遇不一样,自然会产生不一样的看法,有的人乡村长大,自然会产生些许共鸣,有的人从来没见过乡村,没经历过苦难,自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平凡的世界是唯一一部可以与红楼梦比肩的当代作品!
对于那些科班出身的文学研究者而言,路遥对于当代文学史的意义在《人生》之后估计就止步了。《平凡的世界》这部呕心沥血的巨作仿佛在学院派眼中消失了。因为它诞生于文学“现实主义”审美退潮的80时代,生不逢时是《平》不入学院派法眼的根源。《平凡的世界》出版的那一年,文学精英集团正以“回归文学自身”为旗帜热情地拥抱着西方文学标准的参照系,以抗衡传统对于文学的强压。对于试图“回归文学”的学院派而言,还在苦心孤诣用传统方式创作的路遥已经OUT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