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一个普通人的理解去猜疑钱钟书先生这样的大家的智慧,那样会显得你更加浅薄。
我觉得没有一种比喻要比“围城”更加恰当了,我们抛开他的时代性,不提钱钟书先生所要表现出来的的本质的东西,只浅显的单纯的理解一下“围城”这个比喻。
城内的人就好像结婚的人,他们想出来。城外的人就好像那些单身的人,他们想进去。
小时候看爸爸妈妈吵吵闹闹的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在一起,不过我还是想让他们天长地久,因为每次他们吵架我就心惊肉跳的怕他们不要我了,怕我也成了单亲家庭。就这样隔三差五就吵一次架,一直到我青春期的时候。
每次看那些谈恋爱的大哥哥大姐姐,电视剧里面的漂亮姐姐我都觉得爱情这个事很美好,虽然我不懂但是就像城外的人一样,很向往这东西。我现在依然是这样,但是不是由于看了别人很幸福,而是偶尔和女朋友体验了一种类似夫妻一样的生活感觉,觉得那种东西很令你向往。突然有个人和你很亲密,那种感觉我一直都在用力的去追寻。每次很温情的时候我都想两个人在一起就这么一辈子,就结婚吧,很想说你嫁给我。
可生活里有些时候真是烦透了两个人在一起摇来摇去的,烦躁!爸爸妈妈吵闹,有时候也看见哥哥和嫂子吵闹,嫂子和妈妈不和,要么就是听爸爸妈妈说结婚的人天天吵架,赌博,夜不归宿,放着孩子不管的比比皆是。两个人还在一起的,全都有了其他的第三者,那生活简直能写另一部婚姻里的悲惨世界。我每次都烦透了这些东西。一想到这些,就觉得婚姻很无聊,除了一些俗事就是一些烦事,糟糕透顶,不想结婚。
看到这里想到围城这个意思才明白了一点,那些在我们看来很美好的事情一定有我们还不知道的恩怨和苦恼,那些我们一直厌弃的事情也应该会在什么时候像烟花一样绚烂。
爱情这个东西怎么都是他,好也是他坏也是他,我们追求美好的,也承受悲痛的。生活就是在悲喜的两岸来回的摆渡,有一天你到岸了,生命也就结束了。
作为一位已婚人士,笔者对于这句话很是赞同,婚姻其实就是一座城。很长一段时间,笔者一直以为钱钟书老先生的《围城》书名就是其文字本身的含义,毕竟在汉语中本来也就有“围城”这么一个词汇。后来笔者才知道,原来是笔者台过于想当然了一点。其实这里的“围城”来源于法语词汇fortres sassiegee。这个词汇的意思就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来,而城内的人却想冲出去,这一点可以形容爱情,当然也可以形容其他的事情,人性就是这么的盲目,尤其是在爱情面前。
有人说“爱情是婚姻的坟墓”,那么按照这个说法,没有结婚的爱情可能都已经死无葬身之地了,相对来说,笔者还是更喜欢躺在婚姻的坟墓里,而不是死无葬身之地,成了孤魂野鬼。可是当走进婚姻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过去有些想的太过于想当然了,曾经我们无限憧憬的婚姻生活,其实并没有我们设想的那般。婚姻是一个人真真正正的成人礼,在结婚前,我们还可以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但是在结婚后,我们身上都多了一份负担,幸福的负担,这一刻开始,我们才真正的长大成人。婚前的两个人是无忧无虑的,唯一的思考可能还是该怎么去制作栏杆取悦对方,可是婚后的生活里浪漫少了,却多了必不可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两人在一起生活,又必不可少的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婚前是发现对方优点的时候,而婚后,我们才发现,原来对方身上还有这数不清的缺点。
我并没有觉得把婚姻比作围城有什么不妥。“围城”——不过是一种比喻的表达方式,是一部分人对于婚姻中的某种状态的一种自我见解。相比之下,“围城”一词比“坟墓”来得要恰当很多。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这句带着浓浓讽刺意味的话,生动地刻画了近代人对于婚姻的态度。
外面的人(未婚的人)为了宣誓自己的爱情,为了守护心爱的人,为了让爱情拥有开花结果的资格,飞蛾扑火般地往围城里冲,哪怕撞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这个拼搏的过程往往会发生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感动或惊吓,但那前赴后继的人却络绎不绝。
里面的人(已婚的人)在发现梦想实现后并不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开始怀疑自己曾经的决定,进入围城是对的吗?有人发现原来婚姻与爱情远远不同;有人发现婚姻把爱情磨灭了,有人发现真爱是城外的路人,甚至有人开始怀念城外的自由。
进城是因为爱,出城也是因为爱;进城因为爱对方,出城因为更爱自己。这应该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围城里平平淡淡过日子的人也想要出城。
-----------------------------------
我是安兔,一直走在幸福路上的勇敢女生!
钱钟书的比喻真的很恰当。城内的想走出去,城外的想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