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对待身边的人很友善,别人应该知足感恩。但是人都是贪婪且自私的,远远不会感受到你的赤城。你花钱买了东西,就一定希望东西完美,从未考虑过卖家的辛劳。以前听过一个童话,现在很多时候都觉得是人生哲理。具体的内容已经久远的想不起来,但是确实告诉了我,帮助过你的人远远比你帮助过的人更乐于帮你。不知道他人如何,我性子比较急躁。很多时候容易冲动,我努力的训诫自己要冷静冷静,却发现收效甚微。终于后面觉得跑步是可以让我冷静下来的最佳途径。人冲动的时候很容易做错事,虽然无心,但是却伤害到自己和他人。冲动是魔鬼,至少有50%是正确的。
妥协是处理矛盾的最佳途径,但这个前提是对方也做出让步。对不识趣的人不要过度宽容,对他们而言宽容往往等于放纵,他们非但不会对你的宽容有任何感激之情,反而会认为你没有惩治他的手段,因为你让他们产生了这样的感觉:招惹这个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识趣的人不要有求必应,如果你出于一些原因帮不到他,那么他非但不会对你之前对他的全部帮助有任何感激之情,反而会责怪你这一次没有帮他,因为你让他产生了这样的感觉:这个人给予我帮助是理所应当的。
在很多时候,委曲求全与忍辱负重是必要的——如果没有“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这等令人羞赧的阿谀奉承,解缙也不会有机会编篡《永乐大典》这等煌煌巨帙。在中国,胸中块垒是否能变成现实中的万间广厦,只取决于上峰是否对你赏识。而是否能得到上峰的赏识不只需要你的才能,更需要与他的良好关系。体制以内的朋友曾经说过,领导进行人事升迁有这样一条准则:“能人里面挑自己人,自己人里面挑能人。”
能力以外的东西也很重要,比如关系。必要的话,要学会站队钻营,标榜拉拢。在认识“他们”以前,我的眼睛里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认识“他们”以后,我的眼里也只有两种人——自己人和外人。(“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永远没有第三阵营。”——《二号首长》)
记得参加学校的一项活动,赢了有奖品,是根据抢答来确定最后谁能获奖,那个时候我为了能够得到奖品,就非常快速的答题,我没有思考,只是一通乱答,最后我还是没有得奖,但是通过这个游戏,我明白了我们要细心,不要为了成功随便答,学会细心。
对于我这种年龄尚小,资历尚浅的人来说,对别人的第一印象很多时候都不准,甚至于很多时候会发现我深入接触后了解的那个人跟我对ta的第一印象完全不同。从此再不敢随便对任何人加标签,也许加了标签只是方便我对认识的人分类而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