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不管是身体发育,还是智力、人格的发育都还不够完善,这么早结婚,对女孩子的身体和人格来说会有很大的影响。主要是古人的年龄问题。古代的医学、医疗设施、医疗保障等都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和普遍,大多数人的生命都比较短暂,在很多时候,人均寿命也就四五十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还要完成人类繁衍的大事,女孩子自然会出嫁比较早,生育也比较早。
在古代政局动荡,百姓们的生活朝不保夕,早一点结婚,也是为了更早的繁衍后代,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最大”从此出便可以看出古代人们对后代传承的重视程度。还有一点,因为古代生产力太低,所有的事情上都需要大量人力,兵役、徭役好要缴纳大量的赋税,因此百姓们不得不早婚,繁衍后代得以增加家庭人口数量,减轻生活上的一些负担。
人越多,才有可能带来更多的财富,国家才有可能更强大。尤其是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每一次的战争都会掠夺无数人的生命,死的人越多,能够进行生产建设的人就越少。所以,在每次社会大动荡之后,国家都会鼓励生育,以填充人口。而归根到底,古代女子结婚早,主要就是为了生孩子,从而满足社会生产、建设等等的需要而已。
我们都知道,十五六岁是一个人的叛逆期,在此之前,如果不能尽早地让女孩子进入其该有的角色,以后要让她再去做这些事就更难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女孩子在一个家庭里的话语权就会比较低。所以,她们的人生就更容易被别人所安排。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一直比较流行“嫡长子继承”,更何况古代还是一夫多妻制,越早嫁人,越早生下孩子,才能更大可能继承更多的财产。这种情况在皇室中更为显著,汉昭帝八岁即位就娶了霍光六岁的外孙女,这应该是历史上最小的皇后了。
古代是农业社会,大多数的工作需要强健的体魄和高强度的劳动,这也导致了男女分工不同。男人主要的任务就是操持生计,做事业。而女孩子的主要社会分工就是在家相夫教子。所以,越早结婚,女孩子就能更早地去学习该如何相夫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