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指的是记忆内容编码存储时的情感状态。在情绪水平较低时,录入的记忆在提取时通常是第一视角,如开车去上班。情绪高涨或强烈时的录入的记忆通常以观察者视角提取再现,如士兵对战争的记忆,可能这种远距离的视角,更易于压抑或回避个人感受,而提取其其它有用信息,既是一种保护自己心理健康的防护方式,也是使信息不受情感因素扭曲而得到有效提取的保证。
记忆的年限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通常,我们回忆较近的事件经验采用第一视角,而随着记忆内容越来越久远,人们更易采用第三视角记忆,而且通常是重建记忆。(你回忆起童年往事,基本上是观察者视角,即便花很多脑力切到第一视角,也只是一厢情愿的模拟,而且细节仍然无法丰富,分分钟打回更为模糊笼统的观察者视角。)
每个人都可以试试,回忆过去时,已经出现了两个“你”。一个是现在的你,一个是当时的你,这样一想,第三视角就合理了,因为时间是不可后退的,即使是你自己本身,你的亲身经历,甚至你的大脑记忆,当时的情感,也不可能让你重新回到那时那刻,只能以第三视角来呈现。
因为当你回忆过去的时候,你会从心底对过去的自己作一个评价,是对是错,是好是坏。所以从潜意识里你自己站在了第三者的角度去评判以前的事情,俗话说当局者迷,也许只有在回忆里你才能更清楚地看到这些你以前从未看到的东西!
你回忆的时候,是以上帝视角观测的,为什么?这还得益于我们这些高级动物的大脑皮层,回忆时你的大脑皮层一直在努力地构思当时的环境,而你的大脑皮层同时又在想着自己的服饰、表情等动作,上帝视角基本就是这么形成的。
从古即有这样一句话:一日三省吾身,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对以往经历的复盘,都是以第三视角进行的。当一个人在回忆时,并不是人的真身穿越回去,而是从大脑中提取的影像,对情景已经无法改变,所以只能让你在旁边看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