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冬装的不断上市,很多服装店中的夏装开始积压起来,由于每一年的服装款式都不尽相同,过季的服装下一季就不好卖了,所以尽快解决库存是每个服装店家面临的问题。那么,换季时节服装店如何处理库存呢?1.一些大中城市的主要商场一般都会设立特卖场,供一些品牌特价销售货品,以吸引顾客人气。很多品牌的特卖销售额甚至已经超过正价产品的销售额。中国老百姓的钱包毕竟还不是那么鼓,所以特价的品牌产品市场还是蛮大的。一些消费者也已经形成这种消费习惯,非打折不买。2.当然还有就是在销售现场打出“买一送一”的字样,选择最高价格来付款,那么另外一件就相当于白送的,很多人感觉挺实惠,又是品牌货。这样即把衣服销售了,也增强顾客对品牌的好感。3.有很多品牌,一方面走大中商场、专卖店的销售渠道销售,另一方面又走批发市场经营,而且产品单价相差比较大,这也是他们的一种经营策略,一些老款相对滞销的款式就以较低的价格从批发市场流通出去,而专卖系统则维持比较稳定的价格,树立品牌的整体形象,因为,面对是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表面上看来似乎对品牌的影响也比较小。但品牌的整体形象和价格体系容易紊乱,也容易引起商场和批发商之间的矛盾。4.当做库存,来年再卖,或发往三四线城市的商场卖。换商标改成其他品牌出售近日,据fashionunited报道,H&M每年焚烧12公吨未出售衣物。街头流浪汉与贫困山区太多需要御寒服饰的流浪汉与贫民,宁愿费工将衣服焚烧,也不愿意捐出来给慈善团体。
首先是打折处理。每到季末,如果你去逛商场,经常会遇到各家服饰店打折,甚至出现清仓大甩卖的情况。一般商场和专卖店的库存是有限的,如果到了季末,还有部分库存,他们不会遗留到明年再卖,而是要清仓出去。
因为社会日新月异,公众审美也在变化,每年流行的款式各有不同,预留到明年,不仅占用库房空间,还存在贬值的风险。所以,你如果想买价格便宜的名牌衣服,最好的办法是到了季末,关注专卖店的打折信息,然后进行囤货。
其次是设立特卖场。在人来人往的广场或商场中央,设立特卖场,如果价格公道的话,是很容易卖出去的。比如我喜欢的一个女装牌子,叫拉夏贝尔,他们就经常设特卖场,卖一些过季的衣服。如果我逛商场的时候,偶然遇到了,我还是会忍不住去瞧,看到喜欢的款式,也会毫不犹豫地下单。要知道,女孩子爱美的天性决定了,她永远都买不够的衣服、鞋子和包包。
再次是分流到批发市场。经常有很多商场和专卖店库存过多的情况下,会选择分流,将过季衣服分流卖给批发市场,然后转到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小摊小贩。我老家就是农村的,每次回家,都会开车陪我妈逛街,我妈总喜欢到小摊小贩处看衣服,因为价格便宜,偶尔淘到一两件质量好的衣服,她都要高兴半天,感觉自己捡到了便宜似的。
1.新款上市原价销售。2.过一个月左右会有小额折扣出现(很牛的牌子会没有)直至过季。3.过季后,依据品牌方和经销商协议里还有返厂,比例不等,最少也有10%。少数良心企业是全包。返厂的货物,品牌方会拿到特卖店、网店上去。部分货物经销商会二次采购用来补货或者特卖。正常情况下,这三部曲就能解决一大半货物。4.长期特卖。大部分经销商和品牌方都有自己的长期特卖渠道,实体折扣店或者是网店。实体折扣店的货物来源不一定是当地,这要取决于经销商的经营范围。潍坊市区的百丽折扣店(耐克 阿迪 百丽旗下的鞋子)经常会见到寿光 青岛的货。5.一年后,去年的新款成了老款,会有应季特卖。老款会和新款同时陈列,但折扣更低。比如说新款7折,老款5折。新款满198减60/80,老款满198减100/120。临时特卖会多半是发生在这个时候。6.应季特卖还卖不完那就继续长期特卖。到了最后,2 3年前的老款就上小推车神马的,挥泪大甩卖了。这个确实是赔本卖了。压在手里一分钱没有,回一百是一百。至于销毁,是存在的,但比例不大。3年的服装完全能卖,不存在质量问题。保护品牌价值,非大牌考虑的很少。除非是实在卖不出去了。
商场专柜一般都不是商场自己开的,而是别的零售公司入驻,商场扣点。过季产品处理方式有:1.处理到下级城市或者次重点店铺2.收仓等到明年应季性较好时处理到专门的折扣店铺。3.厂家回收处理到自身折扣店铺或者以折扣包形式卖给零售商,或处理到国外。4.零售商集中过季产品定期举行大型特卖会5.部分进行捐赠
作为一位职业服装尾货处理专家,告诉你答案是有专人负责处理
丢到各种打折店,比如说什么上品折扣,什么奥特莱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