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60后的老郑在老家汕头的房子正在装修,一到周末都会兴冲冲的从深圳坐4个多小时的车回家监工,房子是老郑花了所有积蓄全款买的,160平米,宽敞的大客厅,带着超大的入户花园,4个放得下1.8米床的房间,房子的总款加上装修费用,在当时支付深圳中心区90平米三房的首付绰绰有余,那时候深圳房价还没蹭蹭往上涨,如果当初选择在深圳买,说不定现在翻了个倍,但是老郑并没有后悔,“在外面打拼这么多年,图的就是落叶归根,一次性买了个大房子,过年过节孩子们回家各有一个房间可以落脚,就足够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老郑认为。
老郑朋友的儿子80后的小李毕业后在深圳工作了5年,今年准备娶媳妇,坚决要在深圳买房,20万的积蓄,加上老李的30万存款以及老家的一套租屋,勉强在关外买下了90的小三房,房子要两年后才交房,婚礼在老家办,然后两小口背着上万的房贷继续蜗居在城中村,等待房子交房后再入住。
一线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和高房价总是让人喘不过气来,时不时就有人冒出卖掉一线城市的房子到老家生活的念头,然而年年如是说,但是年年流入一线城市的净人口都在增长,为什么呢?时代变了!老一辈落叶归根的思想不一定适合年轻人了,随着城市化发展不断深化,越来越多人挤破头往城里涌,传统的住房观念又丢不掉怎么办?大多年轻人选择卖掉祖业在城市买房已经成为常态。
或许有的人会说,大城市生活节奏快,有雾霾,还要大半辈子背着房贷,而老家空气质量好,生活惬意,房价还低,全款买房也没太大压力。可又有几个人来了大城市之后愿意回去的呢?曾经有人感慨,“深圳是一座来了就舍不得离开的城市”,的确是,大城市生活各种苦逼,但是也有各种诱惑。我们常常会说,“回家就是度假”,但是度假毕竟是几天,生活里根本没有长期的度假,我们过年回家就有强烈的感觉,出发前是兴奋的,到家前几天是幸福的,呆多几天就想着回了,更何况,年轻人买房,除了居住,更多会考虑投资属性,房子的升值空间。
去年有一个很火的例子,高知夫妻卖掉深圳一套房,在武汉买4套房,一时间引发了许多人对“回家乡发展”的思考,细细想来,这并不科学,首先,武汉并不是一个小城市,且要不是抱着炒房的目的,为什么要一下子买四套房?一套房居住剩下的钱用来生活不是更好吗?笔者更倾向于这是武汉去库存的一个软性宣传,真真假假我们很难判定,但是如今还在鼓吹卖掉一线城市的房子到三四线城市囤房的人,肯定是动机不纯的。
经过2015-2016年的一轮疯涨,现在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已经存在明显的虚高,未来房价即使不大跌,也不可能再涨,在三四线城市囤房分分钟会让自己的资产被套牢,到时想卖卖不掉,想出租没有市场,连抗通胀都成问题。所以千万不要再说,“卖掉一线城市的房子回老家买房”这样的话了,如果你在一线城市没有房子,也没能力买房,你可以选择回老家买,如果你在一线城市已经拥有房产,那么就安心在一线城市生活,别再自寻烦恼了!
岛内老破旧,7楼没电梯,还是西北朝向,靠大马路边,小区小。(不要问我当初买这套房子做什么?还不是钱不多。但是现在要我买的话,总价相同的情况下,宁愿面积小点,房子条件好点才好出手)。
去年下半年挂了几个月没有卖掉,几乎没人来看房。因为楼层的原因,一直很难卖。结果现在短短几个月卖价高了30%以上,还天天好多人在看。我真的接够中介的电话了,上班太不方便了。
今天终于还是卖出去了。要是行情不好,或者横盘的状态,我这套房子估计很难卖出,因为楼层朝向小区学校等都一般。虽然比别人便宜些,但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买家就会关注这些缺点。现在市场很热,买家都多少急了点,房子缺点啥的也会接受了。挂了个稍稍合理的价格出了。除了按揭,到手有400+。
接下来房价可能还会涨吧,不过无所谓了。本来就是打算要离开的人。这么高的楼层等到5月份就不好卖了(爬楼真心热。)
打算回老家重庆了。家里市中心已有两套大四房在出租,租金不错(加起来可以租到一万以上)。打算回去再入手一套好地段的品质住宅(重庆好品质的住宅去年涨幅也很大)再加一个门面。
哎,住够了这种品质差的老破旧的房子。。回去做点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或者自己开个工作室啥的。(或者人生又有另一番不同的体验?放心,我不是卖房来创业的那种。打算搞点小投入的生意。目前有眉目了。)不用在厦门天天关注房子又涨了。因为关注就会焦虑(当然房子多的就很开心了,呵呵。)
不是厦门不好,只是个人能力确实有限,换房很累也很难,不想背负太多贷款压力。不过离开感觉也没那么难受,个人感觉还好,毕竟不是福建人,回同样二线的老家还是不错的选择。又不是回山沟沟。现在还是很期待新生活的。
最后想说:厦门房价真的太高啊,现在除非换房,以小换大。不然太难了。看到我们公司很多年轻人拿着不到8000的工资,很努力工作生活。但做班车回家时,大家都在抨击厦门房价如何变态之类的。哎,希望有那么一天厦门能让大家安居容易点。
北京的房子很贵,北京南四环边上的二手房房价大概六万一平左右,越往里越贵。凭借上班族辛辛苦苦的工作,想买起一套房子是很困难的。但是北京有钱的人很多,很早来北京的普通打工者很多也不止一套房子。所以现在在北京买房是赶了个晚集,但是可能这只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因为还会有人来赶集,到底晚不晚,也说不清楚。
既然北京房价这么贵,而自己恰好有一套一千万的房子,为什么要回去呢?北京的基础设施,医疗养老,娱乐教育各方面都很好,比我老家要强太多。所以如果有了固定的住所,挣着普通的工资,也完全可以在北京生活下去,或者还能过的很好。
如果拿着一千万回老家呢,也许我可以住别墅,可以拿出一部分钱创业,总之也可以过的很好,但是小城市就是固定的生活了,活力小,会觉得枯燥。习惯了大城市可能会有不适应,这都是次要的。因为还会有儿女,想给自己的儿女提供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是在北京还是和自己一样来自小一点的城市,也许自己的儿女毕业之后也去北京闯荡,这又变成一个循环,来来去去,是好是坏,很难评价。所以,不如就留在北京,。
如果你是北方人,恰巧离你老家不是太远,就留在北京吧。如果你是南方人,或者离你老家很远,回老家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可以离父母很近,有一千万,在老家也能过的精彩。
还有,如果有能力的话,应该留在北京。因为你可能会娶到你的奶茶妹妹,功成名就。虽然很难,梦想总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去年,我伯父在老家潮州的房子正在装修,老人家一到周末都会很兴奋地从深圳坐地铁回家监工,伯父一直在深圳奋斗,年轻那会挣不到钱,到了中年终于奋斗得有点起色,但是伯父居然不选择在深圳买房,跑回家乡自己买了180平方米的地,建成一座别墅。
拥有自己的全院后院,三层楼的建筑,外面用大理石装扮,简直就是我们村里的一大奇观。
大家都感叹伯父太厉害了。其实伯父花的这个钱在深圳买房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是老人家图个落叶归根,所以中年后选择了回家建房子。
可是姑妈家的表哥一直很反对伯父的做法,表哥自己也是有志青年,一直觉得要在大城市有个自己的家安定下来,毕业后跟表嫂两个人一奋斗,在大城市深圳安定了下来。
两人都很努力,在深圳城郊区买了个8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从姑妈家拿了20万的积蓄,自己出了20万,花40万还了首付,但是接下来两个人都每天省吃俭用,辛辛苦苦挣钱都拿去还了房贷。
一线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和高房价总是让表哥喘不过气来,时不时冒出卖掉一线城市的房子到老家生活的念头。
然而大家都知道大城市压力大,但是每年流入一线城市的净人口都在增长。我不知道大家抱着怎样的想法,但是对于小编来说,小编觉得经济能力允许下可以选择在大城市买房安定下来,但是前提得保证家庭生活不能受影响。如果是在困难的话,没必要硬撑留着大城市,回自己家乡发展也是不错的选择。
既然在成都有房子,为什么要卖掉回老家县城呢?成都虽然比不上北上广深,但是比起小县城还是方便很多,很多大的国际品牌连锁店,很多大型教育机构,很多大型医院也会比小县城好。既然都能在成都买房子,居住问题都已经解决,继续上班挣钱养活自己,应该没什么问题。
虽然现在,就算是农村也很方便,可以网购买到很多东西,但是人文氛围是买不到的。在小县城,因为地方小,大型的购物广场,大型的图书馆都是无法生存,就连孩子想学跳舞,绘画,都还要往大一点的地方跑,自己已经在大城市里,已经解决了住的问题,就应该坚持住。
还有小县城生活是很舒适,但是大家生活压力也不大,没有更多的娱乐消费活动,整天下班看电视,打牌,喝酒聊天,但是聊来聊去,其实内容也逃不过日常生活的琐事,真的想去看世界的时候,其实还是很有很多顾虑的。
不过,如果你是回县城做生意,在那里更容易挣钱,你也大可不必卖掉成都的房子,在小县城可以租房子住。成都可以作为战略后方,做生意也需要一些人脉资源,你也可以在休假的时候,回到成都考察市场行情。不过,这些只是个人见解,一切决定还是要结合着自身的情况来看。
11年和老公在北京贷款买的房,16年由于老公工作调动,考虑离老家江苏近,还有孩子上学。所以老公去上海上班,我带孩子回老家,现在北京贷款刚还完,虽然手上没多少钱,但是还是考虑贷款买房。北京的房不动,给孩子留着。
现在犹豫是在家贷款60万买房,还是在上海边上的太仓买,太仓需交一年社保,那就明年才能买,贷款要贷130万左右才能买。现在工资加北京房子房租,拿到手两万二左右。但是一家三口可以在一起,不知如何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