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按音调平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二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三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四是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过年的时候家家都会买回来新对联贴上,但是总会碰到一个问题就是分不清左右对联。在中国古时候其实对联是不分左右的,而是分上下联,但又遵循左为上的原则,所以上联又为左联。在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区分上下联的方法,就是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这个方法适应于绝大多数情况,就是假如最后一个字为三声或者四声的话,那么即为上联,如果为一声或者二声的话,就是下联。
最简单的是从春联最后一个字的声调上面区分。上联最后一个字是第三声和第四声(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平声),如下联:兴xīng一声 ,是上联,旺wàng四声,是下联。区分好上下联就好分左右了,这个左右是以你面对着门口而言的,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
其实,贴对联要看你是遵从古法,还是今法。古法:一般不贴横批,上联贴右侧(人的右侧正对着的方向),判断方法为句尾平仄,仄为上联;如果遵从今法,即以横批第一个字的方向为上联,即:横批是从左到右,那么,上联就贴在左侧,以使对联与横批一致。
当然对联是分为讲究平仄,押韵,对整。一般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这是对联分辨上下的一大特点。"仄声"指三四声,“平声”指一二声。还有大见小顺序,时间分左右联。
我都会注意看一看,哪一个是总结去年,就贴左边,哪一个是迎接新春,就贴右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