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家一个远方亲戚家盖新房要摆酒席,特别远的亲戚,而且特别不地道,他家两个儿子结婚,我都随了礼,结果我闺女结婚连句祝福都没有,手机那几天都打不通,生怕我朝他要钱,过后说自己不知道这事,说我们没通知他,然后也没有说还礼,结果他家盖新房我没去随礼,因为这个见了面都不和我说话,我都无语了,这个随份子的陋习真的应该改一改了,这样下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的会越来越淡。
记得小时候去吃个席都是一块两块的居多,亲戚基本上都是五块,我是03年结的婚,同村的基本上都是十块居多,亲戚都是三十,关系要好的同学或朋友都是五十,现在不得了,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了,指甲盖大小的事都要随份子,朋友买车了,孩子满月了,家里装修了,说句不好听的就连换个家具都要摆上几桌,少则两三百,多则上千。等到咱自己有事的时候嗷嚎人家出去打工去了!点也太背了吧!
我记得在自己还很小的时候,我们这里农村过事的份子钱才5元钱,那应该是八几年的事情,后来慢慢的10元,30元,50元,100元,当然我说的这只是朋亲的份子钱,而非主要的亲戚的,农村份子钱也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发展水平的提高而跟着不断增加,可本也无可厚非,可现在竟然母猪下崽也要随份子,很是无语。
农村很多家里光随礼这么多年就得十几万了,有的人家随回来了,有的干脆就收不回来。这个陋习真的应该从我们这一辈停止。从历史上来看,旧时有这个习俗是因为人太穷了,办不起婚丧嫁娶,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筹集资金,不管哪家办事,众乡亲来凑钱,但是现在没有人穷到办不起婚礼,完全不需要再用这种方式了。
农村人没啥心眼,很多小事办酒席很明显就是在收钱,都不带拐弯的,一家收了别人家也想收,毕竟钱都掏出去了,万一人家以后搬家去城里了呢,毕竟现在农村人都往城里奔,就导致家家户户紧着收钱,恨不得把过去十年随出去的礼都收回来似得,导致现在农村随礼频繁还多。
因为在农村,所以很多邻居都特别熟,不像城里一般邻居都是点头之交,所以人家办事不可能说不去,而且邻里乡亲都去了,不去是不给面子,去了就要掏钱,过后掏钱的就想尽快捞回来,毕竟时间久了人家未必就会回礼了,所以每年大事小情的不断流,一年咋滴不得几万块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