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问题如何解决:第一步,要共情!!!!!!帮他说出他想说出来的话:真想打开这个瓶盖啊!要是能打开看看里面有什么,就好了!你是特别想把它打开对吗?【是。转入第二步。否。转入第三步。】
第二步,想办法。我们来一起想办法吧,要不我们去找条毛巾来,试试是不是因为摩擦力太小了?我们增大点摩擦力试试。【如果打开了】太棒了,下次我们还一起想办法,玩去吧。【如果没打开】那我也来试试好不好,哎呀,我也打不开啊(就是能打开也要装作打不开),我们去找人来帮忙吧:“爸爸你好,请问,你可以帮我们一个忙吗?谢谢你。”恩,下次我们解决不了的时候,也可以试着去寻求帮助。
第三步【由第一步转入】他并不是一定要打开这个瓶盖,开始他可能只是想试试,但是没有成功,他觉得我现在拥有了这么多“力量”,无法接受自己能力不足这个结果。那么,我们需要帮他学习如何面对“挫折感”。或者,他发脾气就是耍赖皮!(通过耍赖,打骂等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逛超市,不买这个就不走了!躺在地上打滚,打妈妈!纯粹耍赖皮主要以情绪控制为主,共情为辅。第一步,离开触发区域。直接把孩子抱走,抱离玩具区,眼不见心不烦,等一会他就忘了。第二步,遵守原定规则。拿出你们的超市购物单,说,刚才那个不在我们的购物计划里面,如果你特别想要,请下次我们写购物计划的时候写进去(请放心,他下次一定会忘的。如果他竟然想起来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那就买吧,一般淘宝都比超市便宜哈)。
第三步,共情。那个玩具看起来真不错啊,妈妈看见喜欢的东西也想买。妈妈刚才看见的那个包包,妈妈也特别喜欢,要是能买回家就好了。第四步,继续共情,给出解决办法。你心情不好,妈妈可以理解,你可以握着我的手,或者趴在我身上,如果你觉得趴在地上会好受点,你可以趴在路旁边,不要影响别人走路。过一会坏情绪就会离开的【这句话很重要,是一句正向的暗示】。请时刻牢记,2周岁小孩智商情商都没有看上去那么高!你总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请尽量使用积极,正向的解决办法,尽量不要扩大矛盾(就事论事,不要向家里人身上扯,对孩子依然是正向的引导)。请不要使用暴力,因为这一定是最差的!
首先,作为父母,和孩子需要明确的事情就一定要明确。2岁虽然叫做麻烦的两岁,也正是孩子认知发展,所以需要知道规则边界的时候。该拒绝就是拒绝,孩子到现在这个状况一定程度上和他规则不明确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作为父母在育儿的时候态度一定要明白,可以的事情就是要可以,不可以的事情就是不可以。但是从题主的语气里面我感受到了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想要和孩子明确规则,又怕在执行的时候伤害孩子,事实上,当孩子知道了一些事情怎样都不会被允许和答应之后,他就会逐渐了解,并且减少这种行为。
但如果父母的态度暧昧不清,患得患失,就会在无意识之中,有时可以,有时不可以。心情好的时候就让孩子去了,但父母本身是不认同这个事情的(但并没有传达给孩子),于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可能又不让做了。这才是让孩子哭闹的根源(这对孩子来说:这个事情上次做了不是没事么?能不能按照剧本来:)),而这个才是真正会频繁的,往复的让孩子在迷惑和愤怒之间不断徘徊。而事实上,现在孩子已经形成了这个模式,做为父母如果要扳回来可能需要更多的去给孩子做严格的明确的限定了(你看,这样是不是反而更实实在在的对孩子有负面影响呢?)。
我家娃从来没有成功的通过哭闹的途径从这里额外达到任何他想达到的目的,现在已经四岁多了,自己知道哭闹是没用的,在幼儿园还经常劝诫别的战友,别哭了,哭没用,有话好好说,超级受到老师厚爱!具体做法就是他不会说话的时候,他哭就让他哭,他也需要情绪发泄途径。但是,跟他东拉西扯就是不满足他的非法要求,我是个没溜儿的妈,有的时候他哭的时候我就蹲在他身边看着他,还劝他躺在地上哭,站着哭多累啊,偶尔还扶他躺下,通常你把他按在地上哭他就马上爬起来不哭了。等他会说话的时候,哭的时候我基本不理他,反复一遍遍说,啊?你说什么?你哭着说我听不懂啊?啊?啊?啊?(表情要多真诚有多真诚)鼓励他不哭和我讲道理,只要能讲出自己的理由,妈妈认可,就可以满足。我多矫情啊,他哪儿说的过我啊,就要不断开发自己的表达能力,想尽各种办法对付我。现在四岁半了,语言表达能力甩同龄小朋友好几条街,真的,练的。在外面,我两对话经常惹人围观,没见过这么能掰持的娃。当然,发脾气早就治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