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单是一种心理反应,独自一人时,有很多人在周围时可能会有这种感觉,孤单常被视为是人类痛苦最普遍的来源之一,毎个人隔一段时间就会被孤单的感觉包围,并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终身为寂寞所苦,孤单只是一种由外界所形成的感慨,不源自于内心,但孤单不是寂寞,是一种不含感情的字眼,因为没有其他的注意力值得分散,所以我们觉得孤单。人的一生在童年,少年时期是迷迷糊糊的由于不懂事,就感觉不出孤单是什么,到了青年,壮年时期,都在忙于自己的学业,与同学们相伴虽然有孤单的时候,但没有离群孤单的感觉没那么强烈,壮年已经走向社会,开始成家立业,然后有了自己的孩子,为了自个的家必须努力奋斗,孤单在所难免,但可以与同事朋友们分享,只有到了退休了,也就慢慢出离了社会关系,自己的孩子都在忙于各自的工作和事业,常常都不在自己的身边,这时孤单的感觉就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寂寞。
人越长越大,但是一直到社会之前,我们的关系都是很简单的,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我就离你远一点。没有太多的其他方面的关系,很纯。因为在这个时候,你不需要考虑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一些事情,所以想问题就很简单。但是一般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出现思考的人与不思考的人,思考的人就会刻意去寻找自己的未来,开始有了为未来做出打算的决定,这个时候围在他身边的人就少了。不思考的人就依然还是天天玩,所以身边的“朋友”还是那么多。当发生什么变折之后,不思考的人也开始思考起来,一个人开始思考了,开始为未来做打算了,那么他的朋友就少了。毕竟没有以前的那么简单的关系了。
因为天真一切都是美好的,长大了天真没有了,小时候可以扶老奶奶,长大了却不敢扶了,因为小时候除了天真什么都没有,长大了顾虑就多了,要为将来找想,要进步,要成功,要为生活奔波,因为上有老,下有小,没有小就为老婆,没有老婆就为女友,就算你幸运,女友没有要求,丈母娘也有要求。小时候有一个棒棒糖能高兴一小时,一个小玩具能高兴一整天,如果长大了一个玩具还能高兴一整天的话,那就永远不孤单了。
少年至中年,是人生顶峰时期,也是最迷茫时期。原因是求知、求财、求婚等。总以为只有多交朋友,才能实现梦想。但经过几十年打拼,当梦醒时,一切成烟云。真正能帮自己的人,并不多,也就一、二个人。甚至还遭到朋友算计的不在少数。这时人到中年,看问题不再肤浅,以纵深思维为主。叫,吃一堑长一志,狐朋狗友,开始远离,从而渐渐孤单。
年龄越大每个人的经历就越丰富,从而形成各自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再加上各自的经济条件和家庭生活水平的差异,大家很难找到共同点,也就很难向旁人倾诉,所以产生出人年龄越大越感到孤单,不象在童年和学生时代,人比较单纯,大家相互容易找到共同点。
等你步入了社会,到处充满着这个或那个之间的关系。人就开始变得陌生了,每个人开始变得一样,我们所说的朋友是哪种可以真心依赖的人,这个时候就是很难找到了。所以长大了朋友就少了。人生难得一知己,说的不就是这个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