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春节习俗比较多,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下我们那边过春节都有那些习俗。
1、大年三十那天我们会准备16—20个菜来祭祖,祭祖礼毕后就可以吃年夜饭了,但其中的鱼、肉、鸡是不能吃的,因为到正月初七、十五还要祭祖,这些菜还要用。
2、吃完年夜饭,每家每户都会去庙里上香,为家人祈福,也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农作物能大丰收。
3、等过了除夕午夜12点,家家户户就陆陆续续放“开门炮”了,家里有几道门就放几串鞭炮,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平平安安。
4、大年初一我们吃完早饭后,便去挨家挨户拜新年,向长辈说祝福语,长辈也会给些零食做为奖励。而且大年初一这一天,我们那是不能在地上倒水、不能动刀切菜、不能拿剪刀剪东西、不能扫地等等。
或许在别人们看来这些习俗有些奇怪,但我从小到大每年春节都是这样过的,热闹极了。而现在村里很多人都在城里安家落户了,过年回老家也只走个形式,所以很多习俗都慢慢在简化了。
我们老家在湖南永州,祖上大约100多年前从江西迁来,所以很多习俗保持的不是太完整,基本是湖南汉族的习俗。
小时候,习俗是很讲究的,主要有一下这些习俗,首先是过年前一定要洗澡,第二天要穿上新衣服,表示新的开始;
第二,就是过年的前后几天,大人就开始要求小孩子不要讲不吉利的话,怕给未来的一年带来不好的运气,见人要说吉祥话语,连平素了有过节的乡邻都变得彼此之间客气起来。
第三,大扫除,我们那里叫"打氯霉",就是要清扫干净家里的灰尘,烟灰,清洗家里的家居用品的等等。
第四,熏腊肉,腊鸭子,腊鱼,打糍粑等食品。
我们这边春节的时候习俗还是挺多的。
除夕的那天要把家里各处都打扫干净,特别是绳子类的东西,一定要收拾好,要不然第二年的时候容易遇到蛇。还有贴春联、放鞭炮。除夕夜要弄年夜饭,鸡、红烧肉、豆腐果、长菜、鱼这几样菜年年都要弄。还有要发压岁钱,守夜,基本上要守到十二点。
初一的那天不能吃油,早上是吃汤圆,中午晚上的时候吃的菜都不到油。而且那天不能扫地、不可以把水倒在外面,早上一大早要去水井那里挑水,越早越好。
初二的时候是回娘家拜年 那天是大鱼大肉。
初三的时候一般要去坟墓上,然后再出游。
每年到了春节的时候,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一起包饺子,一起聚会。
回到农村老家,过年就会有一些习俗,大家就会拜年,然后会收红包,尤其到了过年的那一天,每家都要把门敞开,大家一起送饺子送糖果,这样显得特别的温馨快乐,挨家挨户的给那些老年人拜年磕头,整个村子的人都特别的热情,晚上的时候一起吃年夜饭,一起放鞭炮,这种感觉简直太幸福了,整个村庄就像一个大家族一样,特别的幸福。
我的家乡在辽宁辽阳,这是一座古城,在这里,我们过腊月二十三小年的时候要吃灶糖,灶王爷升天要吃灶糖,甜了灶王爷的嘴,好去给大家说好话。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要忙着蒸馒头,这是给祖宗上供的,所以一定要认真准备。
到了年三十晚上,大人小孩要守夜,最重要的年夜饭一定少不了全鸡,全鱼,还有一个主角就是猪蹄,大人小孩都要啃点猪蹄,预示着来年一定有个好运气,好挠头。
在我们这里过春节感觉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就是人们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就开始忙活了,从二十三忙到除夕夜,这中间几天忙着蒸馒头、蒸包子、炸油馍、炸丸子、炸鸡块、炸鱼、煮肉、包饺子。然后除夕夜睡觉前放一个大大粗粗的关门炮,春节那天早上下饺子时放一挂大鞭炮,然后跑家串户给年长者拜年,说吉祥话儿。初二回娘家拜年,走亲访友拜年拜到初八、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