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在泉州市区承天禅寺,早晨起的太早,早课2个小时左右,天还没亮。早饭只有稀粥,咸菜根本吃不饱。只有70岁以上的老和尚才有稠一点的地瓜粥。
吃了早饭去个人卫生责任区打扫,当家也不例外。
休息一个小时左右,二当家,知客师,僧值师三人,每人带一个队,每队七,八个出家人,一辆人力板车,去老城拆迁处,捡木头,拉回寺里,烧火做饭用。
七,八月份, ̄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寺庙规定出大门必须穿长衫,就像这样出门干活,也不能坏规定。我所在的队,我主动要求拉车回去,想多发心。空车去拆迁处时,我们都强烈要知客师坐上面,当时知客师都是近70岁的老人了。
下午2点劈柴,到4点钟,5点晚饭,和早饭一样,稀粥,咸菜。6点晚课到8点。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空闲时间也是忙着洗自己的衣服。
承天禅寺,只有中午能吃饱饭,承天禅寺在泉州市中心,不缺饭钱呀!
只是承天禅寺僧众选择了这种生活。
我在承天禅寺住了七,八年,也慢慢适应了。
承天禅寺方丈,收的供养多,但是他老人家喜欢去泉州乡下各个小寺庙走动,老和尚是到一个庙,就留200,300的钱送小庙。不了解的以为老和尚有钱,老和尚往生时,只有当月单资!
离开承天禅寺几年了,怀念!!!
自大学毕业参加工作11年,我稀少踏入寺庙,然因缘际会,于2009年皈依三宝。自此,每年,我均会去福建太姥山平兴寺小住几日。俗尘中,因忙于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琐碎,难免百感交集,欲念众生,作息混乱。
初次入寺,三日下来,就深感出家人并非是常人目中的无所事事,僧人的修行是一场极为艰辛的旅程。2009深秋,凌晨四点左右,室外晨声响起,走廊里也传来一阵阵的"阿弥陀佛,居士上早课了",同室10人洗漱完毕,着居士服(海青)排队上殿。
早课内容包括诵巜楞严咒》、《大悲咒》、巜心经》等等,一堂早课至少历时二个有余,若是普佛的日子,那就更长。第一次参加完早课,感觉双腿已经不是自己的了,站起身来,跪下磕头,长跪,反反复复,这对于平时缺乏锻炼的我而言,真是一大历练。
早课结束后,跟随居士们到斋堂,待众人诵过供养咒后方可动筷,盛到碗里的饭菜须吃的干干净净。(待续)
说说我自己吧,曾经在九岁时出过家,成了个小沙弥,我在寺院呆了三年,至今回忆依然记忆犹新,我会每天四点半起床去做早课,会去听早晨的敲钟,有时后玩心起来了我会偷偷溜下山,去外面逛,去附近的小镇上吃点好吃的,我每天都会闲不住,除了早晚课我会在大殿,其余时间所有人都找不到我,大家都特别和善,也从来没有说过我什么,除了我偶尔会在诵戒的打瞌睡 。啊,好怀念啊,虽然现在已经离开了,但是还是常常会想起那时候。
出家是大丈夫之事,是看清世间一切终归无常,人生烦恼无穷,贪嗔无知勾心斗角无慈悲心,唯我是从等苦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有这个伟大理想,出家后一切苦累,不如意事都勇敢承担心生法喜,。在生活上大家一起都有规律,因果,是对每个人都重要,大家都信因缘果报。发大愿让世界成为极乐世界,极乐国土清净微妙,智慧无量大善人聚会一处……不可思议,想去吗?只要自己努力按佛的净土法门去修则可,古往今来,记录很多
虽然没有出家,但还是经常会去师父那里小住,寺庙不大,师父都非常和善,早上4点钟起来跟着上早课,然后开始换灯芯,上供,吃早饭。等忙完天已经亮了,接着打扫大殿卫生,扫院子,偶尔应付一下香客。事情做完了,继续念经,一直到中午才能休息一小会儿,基本上不会闲着。但是感觉超级清净,很喜欢那个环境,只是出家的缘分还没到,只能做个小居士。
感觉还是挺好的,当初从江苏千里迢迢去少林寺当了一个月的和尚,也不算进少林寺,进的是武僧团的预选团,那年暑假要是迟走一点时间,也就能看到王宝强了。记得教练说,我天赋还算不错,两年就能进武僧团。除了个别,都比我长,很是得意。吃的不错,穿的不错,练的也不错,星期六还有电影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