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本书,未来简史,里面说人一直致力于找到更能刺激自己感官的东西。我觉得就是不惜命。我技潜,总潜水次数超过三百,潜龄4年不到,我潜的时候一点不觉得high,别人看到了照片倒是觉得high,我自由潜,初学,很渣,每次潜就觉得可以调节的更好一点,平静的要死,可别人看了还是觉得很high,我跳伞,开飞机,开船,做的时候就是当成一件很喜欢的事去做,没有说兴奋的睡不着觉。我觉得high的事就喝高一点去夜店,和一起high的朋友蹦一晚上,可25岁之后,更喜欢在家早睡早起。没有什么是年轻人就该有的样子,我很羡慕我那些年纪轻轻就读了很多书,做了很多事的朋友。我觉得年轻就是积累经验的时候,high不high不是重点。见过世面才是。
我羡慕,我渴望变成那样的人,我甚至还会想着为什么我的父母没有给予我足够多的物质财富。所以我对这类年轻人,的确是发自心底的羡慕。一般他们的信条是: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年轻人就该会玩就该会High,这句话本身就是错误的。每个人都想会玩会High,永远不只是年轻人。我妈也羡慕总是欧洲七日行散心的贵妇太太,我爸也羡慕开着路虎奔驰的行业老板。我羡慕年纪轻轻的富二代和想玩就玩的年轻人。如果要连人的羡慕能力也剥夺的话,人生就太辛苦了。
借用段话吧,众生皆苦,没有人会被命运额外眷顾。如果你活得格外轻松顺遂,一定是有人替你承担了你该承担的重量。其实蛮羡慕可以high的人,如果不考虑资源分配问题,也挺希望这样人能多点,毕竟少吃点苦,开开心心的活着真的挺不错的。看看书,旅旅游,喝喝咖啡,冲个浪,真的很美好啊,谁不想当个快乐幸福的人呢,可惜,资源是一定的,不是谁都能享有,希望所有的努力不被辜负吧,虽然不太可能。
现在的年轻人,玩倒是会玩,就是玩的质量不是太高,大多是及时行乐,但及时行乐的背后,是因为有人在替他负重前行。只是不知道负重的程度有多大,有些人的负重可能不超过10%,有些人的负重可能已经超过了80%。我想,大多数人的情况其实是属于后者吧。有一个网络流行词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隐形人口!如果要想过的high,那么自己首先应该对号入座,然后决定自己可以high到什么程度。
我觉得这不是一句“信条”,这应该算是一个心理阶段。年轻人总有荷尔蒙爆表的一段时间,这个时候吃喝玩乐肯定特别疯狂,但是一旦吃过喝过玩过了,都体验过了,就会真正明白生活的意义,开始正儿八经的过日子。我觉得每一个年轻人都有疯狂的时候,它让你明白欲望是什么,异性是什么,激情是什么。然后当百味尝遍,你会领悟生活的味道,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路。这是一个人生阶段,无人能够跨越。
会玩会high本没有对错,只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之所以受到一些长辈们的诟病,无非是因为在他们眼里这是对人生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似乎这些年轻人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接下来的人生中可预见的风险。当然我们可以选择过自己的日子,让别人说去吧。但如果是至亲父母家人的不理解和担忧,我会努力向他们证明,我有能力负担得起这种生活,并且能过的很好,让他们放宽心。





